[发明专利]冠状动脉开口支架精确定位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6843.7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912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7 |
发明(设计)人: | 徐泽升;徐英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泽升 |
主分类号: | A61F2/958 | 分类号: | A61F2/958;A61F2/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79 | 代理人: | 孟祥斌,李红伟 |
地址: | 06100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冠状动脉 开口 支架 精确 定位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领域,涉及冠状动脉开口支架精确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冠状动脉开口病变是指距主支冠状动脉开口部3mm以内的严重的粥样硬化病变,属于高危复杂病变。在临床实践中,绝大多数的开口病变都有动脉粥样硬化并伴随着下游冠脉斑块,开口病变存在着致密的纤维细胞性和钙化性粥样斑块,使得开口病变处血管的僵硬度和弹性回缩明显增加,这就造成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处理开口病变的独特技术要求、较低的成功率和较高的随访再狭窄率。
基于介入治疗的目的以及根据病变所在的部位,冠状动脉开口病变一般可以分为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处病变和非主动脉-冠状动脉开口病变,前者累及左主干右冠状动脉或大隐静脉桥与主动脉交界处,是真正意义上的开口病变;而后者累及冠状动脉主支或主要分支开口处,如前降支、回旋支和对角支开口病变,具有分叉病变的特征,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开口病变的范畴。
开口病变的介入治疗可选的有单纯球囊扩张技术(PTCA)、金属支架、切割球囊+金属支架、旋切或旋磨+金属支架及药物支架等方案。因为冠状动脉口部病变在解剖上有一定的特异性并且变异性较大,部位关键,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风险性。支架离开口病变位置过远则不能完全遮盖住开口,导致斑块覆盖不全,再狭窄率很高,需要再次植入支架覆盖病变;过近,则支架近端过度覆盖病变近端,突出于主动脉上,影响进一步的导管贴壁及相应的治疗,并易造成支架脱位。同时,由于狭窄病变距离开口较近,经皮冠脉接入术中导引导管进入冠脉开口后,导致堵塞参与管腔或刺激病变导致冠脉痉挛,可能出现嵌顿、冠脉血流停滞,如未及时发现将引发严重心肌缺血、恶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恶性并发症,因此实现支架的精确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这也是本领域的技术难题。
为了解决开口病变介入治疗中支架精确定位困难的问题,国内外医生和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开发了一些支架精确定位的技术以及相关器械,主要有支架球囊对吻技术、伴行导丝技术、Ostial Pro支架定位系统、编织支架定位系统。尽管上述技术对支架的准确定位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是每项技术都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支架过度深入靶血管、操作困难、成本高等。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定位精确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定位支架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支架精确定位系统。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真正意义上的冠状动脉开口病变的支架定位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架精确定位系统,包括导丝、支架以及输送该支架的支架输送装置,所述支架输送装置包括轴管、置于轴管前端的预扩球囊以及位于预扩球囊后端的定位球囊,所述定位球囊与预扩球囊之间设有阀门。其中,支架套设在预扩球囊外,支架输送装置可移动地套设在所述导丝外。
进一步,所述轴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具有导丝腔,内管的外侧和外管的内侧形成注入通道。外管的构成材料优选为具有挠性的材料,例如为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离聚物、或者它们之中的两种以上的混合物等聚烯烃、软质聚氯乙烯树脂、聚酰胺、聚酰胺弹性体、聚酯、聚酯弹性体、聚氨酯、氟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硅橡胶、胶乳橡胶。内管的构成材料能够使用与外管相同的材料、或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例如为不锈钢、Ni-Ti合金。
进一步,所述阀门为压力感应装置。
进一步,所述阀门在至少6个大气压时打开。
进一步,所述定位球囊扩张后的高度大于冠状动脉开口处的直径。
进一步,所述定位球囊的高度为5~50mm,优选的为25~40mm。
进一步,所述定位球囊的长度小于20mm,优选的为小于15mm。
进一步,所述定位球囊的宽度为5~15mm,优选的为7~10mm。
其中,所述定位球囊的高度指的是与轴向导管竖直垂直方向的距离,所述定位球囊的长度指的是沿轴向导管方向的距离,所述定位球囊的宽度指的是与轴向导管水平垂直方向的距离。本发明的定位球囊尺寸综合考虑了主动脉根部直径、主动脉窦间距、冠脉开口处直径、窦底平面至窦顶平面距离等,设置定位球囊的高度不大于两倍的窦底平面至窦顶平面距离。
进一步,本发明的定位球囊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规则或不规则的圆柱形、球形、椭圆形、圆锥形、阶梯形、犬骨形、蘑菇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泽升,未经徐泽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68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残疾人假手的电机内置式高仿耦合拇指
- 下一篇:控制熟睡翻身的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