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64806.2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4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宏;姚仁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02;C02F3/34;C12R1/01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张立改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氮流加 间歇 运行 氧化 细菌 筛选 富集 培养 方法 | ||
1.一种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以含有氨氧化细菌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一次性投加氨氮作为反应底物间歇运行,体系中初始NH4+-N浓度[NH4+-N]开始,反应时间t1,反应结束NH4+-N浓度[NH4+-N]结束,使得[NH4+-N]结束为[NH4+-N]开始的0.3~0.8倍,计算此反应段的接种污泥的氨氮氧化速率AOR;
(2)然后采用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进行进水、反应、污泥沉淀、排水的间歇式运行模式,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采用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方法是每个周期氨氮投加分为两种方式,即进水时先通过投加氨氮作为反应初始底物,反应开始时再通过流加方式向反应器中连续补充氨氮;进水后反应体系内初始NH4+-N浓度记为[NH4+-N]0;
2)开启温度控制、pH、搅拌和曝气装置进行本周期反应、污泥沉淀、排水;
3)氨氮流加即配制氨氮流加液于一储备器中、在每个间歇式运行周期连续不断地滴加供应于反应器内,即随着氨氮氧化的进行连续不断地补充氨氮;
4)第n个周期的氨氮氧化速率记为AORn,第n个周期反应体系中的氨氮流加速率[NH4+-N]add按照[NH4+-N]add=(0.8~1.4)*AORn-1进行计算;
步骤(1)间歇运行的氨氮氧化速率计算如下:
式中AOR:氨氮氧化速率,mg/(L·h);
[NH4+-N]开始:初始NH4+-N浓度,mg/L;
[NH4+-N]结束:反应结束NH4+-N浓度,mg/L;
t1:反应时间,h;
步骤(2)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氮氧化速率计算如下:
式中AORn:每个周期氨氮氧化速率,mg/(L·h);
[NH4+-N]0:每个周期初始NH4+-N浓度,mg/L;
[NH4+-N]add:每个周期氨氮流加速率至反应液,mg/(L·h);
[NH4+-N]end:每个周期反应结束NH4+-N浓度,mg/L;
t2:每个周期氨氮流加时间也即反应时间,h;
步骤(2)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亚硝酸盐积累率计算如下:
式中NAR:每个周期亚硝酸盐积累率;
[NO2--N]0:每个周期初始NO2--N浓度,mg/L;
[NO2--N]end:每个周期反应结束NO2--N浓度,mg/L;
[NO3--N]0:每个周期初始NO3--N浓度,mg/L;
[NO3--N]end:每个周期反应结束NO3--N浓度,mg/L;
每个周期所用NH4Cl的总质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m:每个周期所用NH4Cl的总质量,g;
[NH4+-N]add:每个周期氨氮流加速率至反应液,mg/(L·h);
t2:每个周期氨氮流加时间也即反应时间,h;
V:反应液体积,L;
S:NH4Cl为1L反应液提供NH4+-N浓度,取100mg/L,作为计算基准值;
每周期结束后补静置24h以上去除余氯的自来水搅拌后,再重复进行污泥沉淀、排水过程,该过程称为“污泥清洗”,根据本周期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积累情况确定该过程次数,通过“污泥清洗”,去掉本周期90%以上的反应产物;每个周期反应温度20~35℃、pH7.5~8.5、DO0.5~1.5mg/L;每个周期硝化反应消耗碱度,pH下降,反应期间设置加碱装置,根据设定pH值自动调节pH、补充碱度和无机碳源,加碱装置中添加的物质为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氮流加-间歇式运行的氨氧化细菌菌群筛选和富集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周期加入氨氮流加液的体积速率相同,可通过改变储备器中氨氮流加液的浓度,从而改变氨氮流加速率[NH4+-N]ad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48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