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震动发电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60419.1 | 申请日: | 201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6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韩小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小平 |
主分类号: | B60G13/14 | 分类号: | B60G13/14;F03G7/08;H02J7/14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乐山市马***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运动转化机构 缸帽 缸体 发电装置 发电机输入轴 固定设置 汽车震动 上下移动 上吊耳 下吊耳 发电机 发电机产生电能 汽车蓄电池 蓄电池供电 缸体内部 间隙配合 行驶过程 输出端 输入端 汽车 转动 供电 震动 输出 转换 转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震动发电装置,它包括缸体、缸帽、上吊耳、下吊耳、运动转化机构、发电机;所述缸体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吊耳,缸帽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吊耳;所述缸体与缸帽间隙配合,所述缸帽相对于沿缸体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缸体内部设置有运动转化机构和发电机,所述运动转化机构的输入端与缸帽相连,所述运动转化机构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输入轴相连,所述运动转化机构能够将缸帽的上下移动转换成运动转化机构输出端的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以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为汽车蓄电池供电。该发电装置能够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转化成电能,为汽车上的蓄电池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震动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悬架系统是指车身、车架和车轮之间的一个连接结构系统,而这个结构系统包含了避震器、悬架弹簧、防倾杆、悬吊副梁、下控臂、纵向杆、转向节臂、橡皮衬套和连杆等部件。当汽车行驶在路面上时因地面的变化而受到震动及冲击,这些冲击的力量其中一部份会由轮胎吸收,但绝大部分是依靠轮胎与车身间的悬架装置来吸收的。汽车震动所产生的机械能大部分都是通过热能的形式而消耗掉的。
根据目前形式来看,能源短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对于电动汽车而言,电能就是动力,没有动力就无法行驶,电池的容量决定了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行驶距离,将汽车上消耗的其它能源转化为电能为电动汽车使用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震动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能够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转化成电能,为汽车上的蓄电池供电。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震动发电装置,它包括缸体、缸帽、上吊耳、下吊耳、运动转化机构、发电机;所述缸体底部固定设置有下吊耳,缸帽顶部固定设置有上吊耳;所述缸体与缸帽间隙配合,所述缸帽相对于沿缸体能够上下移动;所述缸体内部设置有运动转化机构和发电机,所述运动转化机构的输入端与缸帽相连,所述运动转化机构的输出端与发电机输入轴相连,所述运动转化机构能够将缸帽的上下移动转换成运动转化机构输出端的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以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为汽车蓄电池供电。
由于上述结构,将缸帽的上吊耳跟汽车车身销轴连接,缸体底部的下吊耳与车轮销轴连接,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颠簸造成悬架上下震动,悬架震动时缸帽相对于缸体上下运动,运动转化机构能够将缸帽的上下移动转换成运动转化机构输出端的旋转运动,通过旋转运动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以使发电机产生电能为汽车蓄电池供电。本发明利用震动发电,将震动合理利用,避免了能源的浪费,提高了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
进一步的,所述运动转化机构包括滑动轴、推杆和转动轴;所述转动轴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缸体内部,所述转动轴侧面上开设有正玄凹槽,所述正玄凹槽绕转动轴侧面一周设置成闭环结构;所述滑动轴上端贯穿缸体顶部与缸帽相连,所述滑动轴下端与推杆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杆下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嵌入转动轴侧面上的正玄凹槽内;当缸帽带动滑动轴上下运动时,滑动轴带动推杆运动,使推杆上的滑块在正玄凹槽内滑动,推动转动轴转动。
由于上述结构,悬架震动时缸帽相对于缸体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滑动轴和推杆上下移动,因为推杆上的滑块能够在正玄槽内滑动,进而推动转动轴转动,由于凹槽是正玄形的,且成闭环结构,因此,推杆做往复周期运动时,滑块在凹槽内滑过一个正玄周期,转动轴也转动一个正玄周期的角度,当推杆连续周期运动时,转动轴也能连续转动。该机构能够将缸帽的直线往复运动转化成转动轴的旋转运动,进而通转动轴带动发电机输入轴转动发电。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轴为矩形,贯穿缸体顶部中心,所述推杆上端通过渡板与滑动轴下端相连,使滑动轴的轴线与推杆的轴线不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小平,未经韩小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604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向移动平台
- 下一篇:平衡桥支架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