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53495.X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049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风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风伟雨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3/00 | 分类号: | F01N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津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2220 | 代理人: | 贺楠 |
地址: | 3000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腔 排气管 压板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隔板 弹簧孔 自循环 尾气 固定挡块 处理板 处理管 进气管 排气孔 弹簧 排气孔端部 充分接触 弹簧弹力 汽车尾气 上排气孔 尾气处理 蜂窝状 积累 污染物 | ||
本发明所述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进气管、处理管和排气管,处理管内设置有隔板,压缩腔内设置有若干由尾气处理材料制成的蜂窝状处理板,隔板上开设有排气孔,隔板上排气孔两侧均开设有弹簧孔,弹簧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挡块,排气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压板,弹簧穿于弹簧孔中,弹簧一端部固定于固定挡块上,另一端部固定于压板上。本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尾气自进气管进入压缩腔后积累于压缩腔内,随着进入压缩腔的尾气越来越多,压缩腔内尾气对压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直至能够克服弹簧弹力将压板顶离排气孔端部,此时积累于压缩腔内,已经与处理板充分接触和反应,所含污染物大大减少的汽车尾气随之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源转换的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尾气在城市主要污染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污染物,主要包括固体悬浮颗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铅等,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给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利用净化装置对汽车尾气进行净化处理后再排向大气能够很好的解决尾气污染问题,现有的汽车尾气处理方案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保证汽车尾气能够在处理装置中留存尽可能多的时间,以便于和净化处理材料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反应,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净化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汽车尾气在本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能够停留尽可能多的时间,以便于和净化处理材料进行充分的接触和反应,从而达到比较理想的净化效果。
该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所述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包括依次连接且依次相连通的进气管、处理管和排气管,所述处理管内固定设置有将内腔分割为两部分的隔板,该两部分中靠近进气管一侧的部分为压缩腔,压缩腔内设置有若干由尾气处理材料制成的蜂窝状处理板,隔板中心位置开设有贯通的排气孔,隔板上排气孔两侧均开设有弹簧孔,弹簧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固定挡块,排气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设置有压板,弹簧穿于弹簧孔中,弹簧一端部固定于固定挡块上,另一端部固定于压板上;
原始状态下,压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紧扣于排气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处理管内腔由隔板分隔而成的两部分不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处理管和排气管截面均为圆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处理管截面积大于进气管、排气管截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由绝热材料制得。
进一步的,所述压板靠近进气管的侧面上还设置有与排气孔相匹配,能伸入排气孔内部的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孔对称设置于排气孔的两侧。
本一种压力自循环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使用时,将进气管连接至汽车尾气排放端,由于原始状态下,压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紧扣于排气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处理管内腔由隔板分隔而成的两部分不相连通,因此尾气自进气管进入压缩腔后并不会马上自排气管排出,而是积累于压缩腔内,随着进入压缩腔的尾气越来越多,压缩腔内的压强逐渐增大,压缩腔内尾气对压板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直至该压力能够克服弹簧弹力将压板顶离排气孔端部,此时处理管内腔由隔板分隔而成的两部分相连通,积累于压缩腔内,已经与处理板充分接触和反应,所含污染物大大减少的汽车尾气随之通过排气管排入大气中;排除过程中压缩腔内的压强快速下降,压缩腔内尾气对压板的压力也快速下降,直至该压力不能克服弹簧弹力,则压板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从新紧扣于排气孔靠近排气管的端部,开始新一轮的压缩腔内尾气的积累和净化并循环重复上述环节。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风伟雨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风伟雨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34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