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50404.7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8363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34117 | 代理人: | 吴奇 |
地址: |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庐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反大 光圈 广角镜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全画角超过100度的广角镜头,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数码相机镜头,摄像机镜头,无人机摄像机,尤其是无反相机镜头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画角超过100度的广角镜头的都是以负的屈光度开始的结构比较多,比如公知的日本特开2011-102871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负的屈光度第一镜片组,正屈光度第二镜片组和正屈光度第三镜片组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二镜片组向像面方向,第三镜片组向物体方向移动实现合焦,但是第一镜片组和第二镜片组的数量较多,尤其是第二对焦数量过多,导致镜片重量过大,对焦负荷大,对焦速度不宜保证,且因为镜片过多,镜头的体积大,成本高。不能说是一个小型化高性能的广角镜头。
还有公知的日本特开特开2013-20073号专利,从物体一侧起,由负的屈光度第一镜片组,负屈光度第二镜片组和正屈光度第三镜片组构成,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第二组镜片组向物方移动实现合焦。由于需要保证合焦移动的空间需要,第一组镜片和第二组镜片的需要足够空间,因为超广角的画角很大,就导致了第一组镜片的口径非常庞大,无法做到小型化超广角。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公知的广角镜头无法实现小型化问题,本发明将提供一种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的广角镜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无反大光圈超广角镜头,其特征在于:从物体侧起至像面侧依次包括正屈光度的第一透镜组Gr1和正屈光度的第二透镜组Gr2两部分,物体从无穷远向近距离移动时,所述的第一透镜组Gr1固定,第二透镜组Gr2向物体方向移动,实现合焦,且满足以下条件式的超广角微镜头;
2.0≤F1/F2≤10(1)
其中,
F1:第一透镜组Gr1的焦距;
F2:第一透镜组Gr2的焦距。
所述的第一透镜组由连续的负透镜组成的前半组G1F和正屈光度后半组G1B组成。
满足条件式(2)和(3);
0.6≤∣F11/F∣≤1.2(2)
1.2≤F12/F≤2.2(3)
其中,
F:无限远状态,整个光学系统的焦距。
F11:第一透镜组Gr1的前半组G1F的焦距;
F12:第一透镜组Gr1的后半组G1B的焦距。
满足条件式(4);
0.4≤BF/F2≤1.0(4)
其中,
BF:无限远状态,最靠近像面侧的面到像面的距离;
F2:第二镜片组Gr2的焦距。
所述的镜头的画角超过100度。
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下限的话,第一镜片组焦距过长,实现小型化方面虽然有利,但是实现超大画角方面就比较困难,同时后截距(后截距:最后一片镜片到像面的距离)保证也很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1)的上限的话,虽然能有效的实现超大画角,但第一组的有效口径的小型化将很难控制,很难实现整体的小型化,低成本设计方案。
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下限的话,第一镜片组的前半部G11的屈光度太强,虽然能够有效的控制有效口径和实现超大广角,但是过度的强化会导致如色差,慧差等各种像差矫正困难。如果超过条件式(2)的上限的话,虽然能很好的矫正各种像差,但是在实现超广画角的同时,光学系的前组体积很难控制,无法做到小型化的设计。
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下限的话,第一镜片组的后半部G12的屈光度太强,为了实现第一镜片组Gr1的平衡,势必第一组的前半部G11的屈光度同时变强,虽然对小型化有利,但是各种像差将会大量发生而矫正就非常困难,很难保证优秀的成像效果。如果超过条件式(3)的上限时,虽然有利于矫正像差,但小型化设计就非常困难,导致体积庞大,成本增高。
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下限的话,第二头透镜组Gr2的屈光度就会过弱,导致后截距太短,很容易干涉相机机身的快门组件。如果超过条件式(4)的上限的话,虽然很容易避免镜头后组和快门组件的干涉问题,但是对于小型化设计是不利的,导致镜头体积增大,成本增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可以提供小型化,高性能,低成本,画角超过100度的超广角镜头,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球面像差,场曲像差,畸变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长庚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50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清广角镜头
- 下一篇:一种高像质大像面超薄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