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C/N比废水处理中有机填料的快速成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46007.2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1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辉;王庆;任洪强;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华信天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2294 | 代理人: | 肖兴江 |
地址: | 21002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处理 有机 填料 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C/N比废水处理中有机填料的快速成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含氮废水的排放迅猛增加,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灾难,特别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一些高氨氮、低C/N比废水的治理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在处理这类废水时由于碳源不足很难达标排放。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利用反应器中的污水与填料接触后,在载体上形成一层具活性的生物膜。生物膜上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对污染物吸附降解,从而起到净化污水的效果,生物膜的耐受力很强,因此生物膜法在处理低C/N比废水中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但生物膜法挂膜的速度仍然有待提高,目前生物挂膜的方式主要有“闷曝法”、“循环法”、“自然挂膜法”等,这几种挂膜法挂膜所需的时间都较长,往往需要1-2个月的时间。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中载体填料的挂膜方法》(公开号05565480A)通过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同时进行排水和补充离交废水,进行动态培养,并回流活性污泥,该方法需要控制污泥浓度,操作不便,且动态培养会导致运行不稳定。专利《一种悬浮填料微生物快速挂膜方法》(公开号05565480A),挂膜完成需要运行7d-25d,挂膜时间仍然较长。
另一方面,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大量有机高分子填料相继问世并获得应用,成为最具发展前途的生物膜填料之一。常用有机填料的材质类型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烯醇缩醛(PVF)、聚丙烯腈(PAN)、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等。因此,研发低C/N比废水处理中有机填料的快速成膜方法从而加快反应器的启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低C/N比废水处理中有机填料的快速成膜方法,可以缩短挂膜时间,提高耐冲击负荷能力和废水处理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低C/N比废水处理中有机填料的快速成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接种污泥与有机填料按照1:10-15的体积比加入反应器并闷曝24h,温度控制在50-58℃,然后将接种污泥全部排出;
(2)投加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和鼠李糖脂于废水中,所述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的投加量为1-5mg/L,鼠李糖脂的投加量为20-30mg/L,投加方式是随废水每日直接投加;
(3)间歇接种合成AI-2信号分子的菌株溶液,菌液体积与反应器体积比为1%-3%,反应器开始运行2d-3d后接种,接种浓度3-5g/L,SV30 18%-30%;
(4)控制体系内pH 6.0-8.0、水温16-40℃,进水容积负荷控制在0.3-1.0kgCOD/(m3.d);
(5)待COD去除率达30%-40%,NH4+-N的去除率达到20%-30%时,按6%-15%的比例逐步提升进水负荷,持续运行2d-3d,停止增加进水负荷;
(6)继续运行3d-18d挂膜即完成。
其原理在于鼠李糖脂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种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无毒且可生物降解,通过投加鼠李糖脂能够使填料的微界面作用力减弱,微生物容易实现在填料表面的初始粘附,微量的阴离子聚丙烯酰胺(APAM)具有一定的絮凝沉降作用;另一方面,2型自诱导子是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细菌均能发挥群体感应作用的信号分子,通过信号分子的加入能够强化微生物在填料表面的附着和定殖,从而实现快速成膜。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步骤(1)中所述的有机填料按重量百分比计,主要是由以下成分组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75-85%、玻璃粉末0.2-3%、碳纤维0.5-1.5%、火山灰0.8-2.0%、炉渣0.4-1.0%、多孔二氧化硅0.2-0.5%、粘土0.1-1.0%、高岭土0.5-1.0%、草泥炭0.6-1.0%、粉碎木材0.1-0.3%、发泡剂0.1-0.2%、余量为聚乙烯醇缩醛(PVF)。所述发泡剂为AC发泡剂,所述碳纤维是由聚丙烯腈纤维或聚丙烯腈系纤维制备而成的,所述草泥炭是由碳化的芦苇和菖蒲制得。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的鼠李糖脂为单鼠李糖脂和双鼠李糖脂的混合结构,工业级,浓度25%左右。
进一步地,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合成AI-2信号分子的菌株为Acinetobactersp.TW。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大学,未经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6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