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41367.3 | 申请日: | 201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111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1 |
发明(设计)人: | 满征;肖业平;冯文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H04W84/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容更新 服务器 模式切换 上网服务 内容分发 分发 车厢 流量费用 通信领域 无线连接 自动更新 自动化 互联网 成功 | ||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将其中一节车厢的单车服务器进行内容更新,其余车厢的单车服务器利用单车服务器的WLAN功能进行内容更新,具体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将单车服务器的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若是,将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切换成功后,判断被请求无线连接的单车服务器的内容是否为最新,若是,则可进行单车服务器间内容自动更新;否则,将内容更新模式切换为上网服务模式。本发明克服了互联网分发和人工分发的缺点,既不会产出流量费用又可以实现自动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普速列车上部署Wifi系统给乘客提供互联网服务正在逐渐普及。如何将电影、游戏等大容量内容分发到每节车厢的单车服务器上仍是一项挑战。受限于单车服务器间没有以太网等物理介质互联,目前大容量内容分发的方法主要有两种:通过单车服务器的互联网接口分发,简称互联网分发;通过单车服务器的以太网口由人工手动分发,简称人工分发。互联网分发可以实现自动化,缺点是会产生高昂的流量费用。人工分发缺点是无法实现自动化,容易出错,并伴随有一定的人工成本。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利用单车服务器自身的WLAN功能,使单车服务器间实现有条件的互联,组成内容分发网络,完成大容量内容的自动分发。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及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容分发方法,将其中一节车厢的单车服务器进行内容更新,其余车厢的单车服务器利用单车服务器的WLAN功能进行内容更新,具体包括:判断是否需要将单车服务器的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若是,将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切换成功后,判断被请求无线连接的单车服务器的内容是否为最新,若是,则可进行单车服务器间内容自动更新;否则,将内容更新模式切换为上网服务模式。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判断是否需要将单车服务器的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包括:每个单车服务器内部只设置一个无线模块;判断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是否需要更新并持续监控无线模块的当前服务用户数是否为零,若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则将无线模块由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否则,所述无线模块保持上网服务模式。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所述无线模块的当前服务用户数由零转变为大于零时,则处于内容更新模式的所述无线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将内容更新模式切换为上网服务模式,否则,所述无线模块保持内容更新模式模式。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判断是否需要将单车服务器的上网服务模式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包括:每个单车服务器内部设置多个无线模块;判断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是否需要更新和持续监控无线模块的当前服务用户数是否都达到上限,若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需要更新并且当前无线模块的服务用户数未达到上限,则将处于上网服务模式且未提供服务的无线模块切换为内容更新模式;否则,所述无线模块保持上网服务模式。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所述无线模块的当前服务用户数由未达到上限转变为所有无线模块的当前服务用户数都达到上限时,则处于内容更新模式的所述无线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将内容更新模式切换为上网服务模式,否则,所述无线模块保持内容更新模式模式。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判断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是否需要更新,包括:通过判断单车服务器上的期望版本号是否高于当前版本号,若是,则需要更新所述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否则,则不需要更新所述单车服务器上的内容。
本发明公开的上述内容分发方法中,判断被请求连接的单车服务器的内容是否为最新,包括:比较被请求无线连接到单车服务器的当前版本号和请求连接的单车服务器的期望版本号是否一致,若一致,单车服务器之间进行内容更新,若不一致,单车服务器之间不进行内容更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飞天联合(北京)系统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413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机器人远程控制系统
- 下一篇:连接处理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