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9557.1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97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蒋剑;郑强;夏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蓝色星语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1/00 | 分类号: | G01V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李冬梅;苗源 |
地址: | 10139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化 一体化 自动 监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此系统包括检测终端(1)、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11)、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11)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12)、监测设备(13)、鉴别设备(15);所述监测设备(13)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131)。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131)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本发明检测范围广,智能性高,系统功能完善,24小时检测经过的物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品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恐怖袭击手段的多样化,通过各种手段运送含核生化爆各类危险品实施恐怖袭击的方式为越来越多的恐怖分子所利用。如何对流转在公共交通和邮政系统中或即将进入重要目标的邮包、行李、货物进行快速检测、筛选,阻断危险物的流通和破坏,成为各国反恐工作中一个重要的议题。现有的监测设备多数为人工手持设备,需大量耗费人力并且检测目标单一,因此创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和监测方法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提出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包括检测终端;
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监测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或者,所述检测终端包括中央控制设备、与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电信号连接的扰流取样设备、监测设备、鉴别设备;所述监测设备包括核辐射监测设备。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的数量为至少一个,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嵌入式固定于物品通道的入口处,所述核辐射监测设备固定于所述物品通道的位置包括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物品通道的入口处的左侧框内、右侧框内、上端框内、下端框内。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用于控制扰流取样设备进行扰流和取样以及控制扰流参数和取样参数,根据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控制所述鉴别设备的开启和关闭;还用于接收所述监测设备的监测数据,还用于接收鉴别设备的鉴别数据。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系统包括无线传输设备和云服务器;
所述无线传输设备,用于将所述中央控制设备接收到的物品的监测数据和/或鉴别数据上传至所述云服务器;
所述云服务器,用于接收所述无线传输设备上传的数据并保存。
上述核生化一体化自动监测系统还具有以下特点:
所述系统包括物品自动传输设备,所述物品自动传输设备包括监测传输通道、鉴别传输通道、物品提取设备;所述监测设备设置于所述监测传输通道的外侧,所述鉴别设备设置于所述鉴别传输通道的外侧;
所述监测设备还包括:生物毒剂监测设备、化学毒剂监测设备;
所述鉴别设备包括: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生物毒剂鉴别设备、化学毒剂鉴别设备;
所述中央控制设备,还用于从核辐射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核物质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核辐射物质鉴别设备开启;
还用于根据从生物毒剂监测设备接收到指示检测生物毒剂的信号后,控制物品提取设备将目标物品从监测传输通道分拣入所述鉴别传输通道,并控制生物毒剂鉴别设备开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蓝色星语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蓝色星语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95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非开挖地下管线探测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大型排水管涵定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