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纳米镍硫合金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4014.0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396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波;高明远;杨闯;华一新;徐存英;李坚;李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共熔型 离子 液体 置换 沉积 制备 纳米 合金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高催化析氢活性纳米镍硫合金的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将镍盐前驱体和硫盐前驱体加入到低共熔型离子液体中,经充分搅拌后得到离子液体‑镍盐‑硫盐复合溶液,控制温度,利用离子液体中镍/铜/硫间固有的电极电位差异进行置换沉积,将沉积产物经无水乙醇、蒸馏水冲洗,干燥后即得到纳米镍硫合金薄膜材料,该镍硫合金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析氢活性且适用于pH为0‑14的宽酸碱性溶液介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纳米镍硫合金材料具有成分可控,条件温和,成本廉价等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纳米镍硫合金的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镍及其合金因具有成本低、来源广、催化析氢活性高和耐蚀性强等特性,成为析氢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是公认有望替代贵金属的理想电极材料。挪威Norsk Hydro公司率先在Ni基体上电沉积制备得到电化学活性非常高的Ni-S电极,开启了镍硫合金活性阴极材料的广泛研究。
传统制备镍硫合金的方法主要有溶剂热法,水热法,液相法,电沉积法,机械法制备等,这些方法在制备过程中往往存在温度高,能耗大,可控难度大等缺点,对环境破坏大,对设备技术要求高,性能控制难度大等诸多问题,限制了镍硫合金的广泛应用。因此,探究硫镍合金的制备新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发明提出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高催化析氢活性纳米镍硫合金的新方法,不涉及添加缓冲剂的使用,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于控制,产品质量好等优点。
低共熔型离子液体具有可降解,环境友好,易于合成,利用率高,价格低廉,熔点低,导电性能好,蒸汽压低,电化学窗口宽,室温下为液态物理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低共熔型离子液体是由季铵盐类和氢键按一定比例合成的一种室温下为液体的低共熔混合物。由于传统方法在技术上存在温度高,能耗大,可控难度大,效率低,毒性大等一系列的问题,低共熔型离子液体制备铜镍合金材料方面则显示出其优越性,操作可以达到材料制备程度可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纳米镍硫合金的方法。本发明是基于低共熔型离子液体为溶剂,用置换沉积的方法制备纳米镍硫合金材料,该镍硫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催化析氢活性且适用于pH为0-14的宽酸碱性溶液介质;该方法具备合成简单、可控、反应条件温和、廉价等优势。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置换沉积制备纳米镍硫合金的方法,首先将镍盐前驱体和硫盐前驱体加入到低共熔型离子液体中作为溶液,以铜为基体,控制适合温度进行置换沉积制备纳米镍硫合金薄膜。
其具体步骤如下:
(1)溶液配置:将季铵盐与醇类或酰胺按照摩尔比为1:(1~4)混合均匀得到低共熔型离子液体,然后将镍前驱体和硫前驱体按照镍盐与硫盐的摩尔比为(0.3~1.0) :(0.5~0.1)加入到低共熔型离子液体中,经充分搅拌混合均匀后得到离子液体-硫盐-镍盐复合溶液;
(2)基体表面处理:以铜为基体,经稀盐酸浸泡、无水乙醇浸泡、稀盐酸浸泡、去离子水冲洗对基体表面进行清洁处理;
(3)恒温置换沉积:以步骤(2)表面预处理后的铜为基体,在温度为333~373K的条件下,在步骤(1)配制的离子液体-硫盐-镍盐复合溶液中进行恒温置换沉积1~24h,将沉积后的基体经无水乙醇、去离子水冲洗,干燥后即可在基体表面得到纳米镍硫合金薄膜。
所述步骤(1)中的季铵盐为氯化胆碱或四甲基氯化铵。
所述步骤(1)中的醇类为乙二醇。
所述步骤(1)中的酰胺为尿素或乙酰胺。
所述步骤(1)中硫盐前驱体为硫脲或硫代硫酸钠。
所述步骤(1)中镍盐前驱体为六水氯化镍或硫酸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4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