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1337.4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7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兰聪;陈景;甘戈金;刘永道;祝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11/27;C04B111/72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张秋燕 |
地址: | 61005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漏 混凝土 促凝剂 絮凝剂 粘结剂 抗渗 混凝土抗渗试验 膨胀 质量百分比 水泥 防渗结构 裂缝修复 密封材料 可用 制备 密封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它的主要原料包括水泥、促凝剂、絮凝剂、粘结剂和膨胀组分、水,按质量百分比,各原料的用量为:水泥10~20%,促凝剂2~5%,絮凝剂3~8%,粘结剂20~25%,膨胀组分45~60%,水5~15%。该混凝土防漏膏可以作为混凝土抗渗试验的密封材料的应用,也可用于工程中裂缝修复防渗结构,密封抗渗效果好,性能稳定,能充分满足抗渗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及其制备方法、应用,属于建筑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抗渗试验主要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测定其抗渗标号。目前,国标GB50082-2009《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方法标准》中描述混凝土抗渗性能试验所采用的密封材料通常采用采用水泥掺黄油拌匀,也可采用石蜡掺少量松香。其中密封材料采用石腊和松香最为普遍,密封方法是将石蜡与松香在60℃烘箱中加热混合均匀,将融化的石蜡松香混合物均匀的涂抹在抗渗试块锥面上,待温度降至室温石蜡松香混合物凝固后,借助压力机将试块压入试模中待用;采用该密封方法,通过挤压的方式可减少连接处的裂缝,但石蜡无法与模具很好的粘接,存在模具与密封材料间的间歇裂缝。若采用水泥掺黄油作为密封材料时,虽然不必加热,滚涂后在抗渗试块锥面上,待凝固后将试块压入试模中待用;但此种方法制备的密封材料无粘结性,只起到填充密封作用,可能存在未被填充的连接缝。以上为混凝土抗渗试验主要采用的密封材料及其密封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密封效果不佳,极易出现密封处渗漏导致抗渗试验失败的情况,并且抗渗试验数据可信度不够高。
目前,抗渗试验主要采用标准GB50082-2009中建议的密封方法,虽然标准中提到可采用更可靠的方式,但由于试验标准指导的影响,当前还没有进一步改进密封材料以及密封方法,依旧采用标准中明确的阐述的密封方法进行抗渗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漏膏,密封抗渗效果好,性能稳定,能充分满足抗渗要求。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防漏膏,主要原料包括水泥、促凝剂、絮凝剂、粘结剂和膨胀组分、水,按质量百分比,各原料的用量为:水泥10~20%,促凝剂2~5%,絮凝剂3~8%,粘结剂20~25%,膨胀组分45~60%,水5~15%。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水泥为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水泥或白水泥等常用水泥中的任意一种。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促凝剂选用无机氯盐类、无机硫酸盐类、有机胺类、无机硅酸盐类或无机铝酸盐类等中的两种或几种。其中,无机氯盐类主要有氯化钠、氯化钙等;无机硫酸盐类主要有硫酸钠、硫酸钙等;有机胺类主要有三乙醇胺、二乙醇胺等;无机硅酸盐类主要有硅酸钠、硅酸锂等;无机铝酸盐类主要有铝酸钠、铝酸钙等。为促进水泥的固化选两种及几种促凝剂提高其协同效率,其中一种促凝剂的质量百分比不超过促凝剂总量的7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絮凝剂选用阴离子型絮凝剂,如聚丙烯酸钠、水解聚丙烯酰胺、藻蛋白酸钠等中的一种,或者选用非离子型絮凝剂,如聚氧乙烯、苛性淀粉、聚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絮凝剂的用量是以其有效成分计。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粘结剂为环氧树脂;其环氧值为0.25~0.50。
按上述方案,所述膨胀组分主要包括膨润土、石灰和/或氧化镁。优选地,膨润土占膨胀组分的93%~97%。其中,膨润土可以选用钠基膨润土和/或钙基膨润土。石灰石和氧化镁均为分析纯AR,有效成分均大于98%。
上述混凝土防漏膏的制备方法,主要步骤如下:
1)将以上各原料按配比计量之后,备用;
2)将水泥和促凝剂在常温下加入粘结剂中,搅拌至均匀分散于粘结剂中,得到混合物;将絮凝剂溶于水中,得到絮凝剂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建西部建设西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13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