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旋风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6027.3 | 申请日: | 2016-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34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6 |
发明(设计)人: | 掏慧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询莱流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4C5/103 | 分类号: | B04C5/103;B04C5/00 |
代理公司: | 合肥利交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259 | 代理人: | 庞瑞录 |
地址: | 2000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风 分离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风分离器,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旋风分离器在气体高速时固体颗粒会进入到上旋气流导致分离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旋风分离器包括圆筒体和设置在圆筒体下方的锥形体,在圆筒体上端侧部设有进风管,在圆筒体的顶部设有出风管,所述圆筒体的内侧壁设有加速固体颗粒分离的加速分离结构。通过侧壁上分离结构使得在下旋气流沿着加速分离结构的表面继续进行下旋,并在底部的锥形体上形成下旋气流,进而在出风管排出纯的气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旋风分离器。
背景技术
旋风式分离器作为一种重要的分离设备,能解决管输气体中含尘、含雾对输送和使用工作的影响,在天然气、石油、化工、燃煤发电厂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
它利用重力沉降、离心沉降、旋流分离等原理从气流中分离出固、液相杂质和细微尘粒。当夹带固体颗粒和液滴的气体由切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后,使气体可沿器壁高速旋转,按螺旋形路线向器底做向下螺旋运动,形成外层的下旋气流,达到底部后反折向上,成为内层上旋气流,后从分离器的排气口排出,进入输送管线。
常规的旋风分离器由于圆筒形的分离室,在气体超过30米/秒的高速时,存在分离的固体颗粒重新被内层的上旋气流带走,使得分离的纯度效果不好。为解决该问题,通常做法是进行多级的旋风分离器,这种二次或多级分离,这样导致一级的旋风分离器纯度更加低下,而二次旋风分离器进气压力变小,效率变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旋风分离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纯度效果和效率。
本发明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旋风分离器,包括圆筒体和设置在圆筒体下方的锥形体,在圆筒体上端侧部设有进风管,在圆筒体的顶部设有出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体的内侧壁设有加速固体颗粒分离的加速分离结构。
通过侧壁上分离结构使得在下旋气流沿着加速分离结构的表面继续进行下旋,并在底部的锥形体上形成下旋气流,进而在出风管排出纯的气流。由于只在一个分离室进行分离,气流路径短,效率高。同时由于加速分离结构的存在,使得固气分离的效果得到提高,在较短的路径内得到较高的纯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速分离结构包括条形的沿着圆筒体的轴心线方向设置的挡条,所述的挡条有多根且沿着圆筒体的周向均布,挡条之间的间隙形成固体颗粒的下行通道,挡条之间的端口形成固体颗粒的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挡条固定在圆筒体的内侧面,具有正表面、引导侧面和背侧面,正表面为朝向圆筒体轴心线的圆弧形表面,正表面相对于圆筒体的内侧面倾斜且按同一圆周方向倾斜,引导侧面为连接正表面且与下旋气流相对的圆弧形表面,背侧面为连接正表面的圆弧形表面,一个挡条的背侧面与相邻挡条的引导侧面形成上述的下行通道,且下行通道为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引导侧面和背侧面相向靠近,使得挡条形成中间厚度小于正表面所在端部的厚度。
进一步的,所述的圆筒体上部设有将上述的下行通道的上端口全部罩住的罩盖,所述的罩盖具有环形的导气通道,导气通道与上述的下行通道连通,在上述的进风管上还设有分管与上导气通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旋风分离器通过侧壁上的加速分离结构使得在下旋气流沿着分离结构的表面继续进行下旋,并且只在一个分离室进行分离,气流路径短,效率高。同时由于加速分离结构的存在,使得固气分离的效果得到提高,在较短的路径内得到较高的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旋风分离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圆筒体内部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2中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俯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询莱流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询莱流体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6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