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淀粉、高产量红薯的培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4123.4 | 申请日: | 201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772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2 |
发明(设计)人: | 唐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文山州金农薯类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63099 云南省文山壮族***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薯 杂交 高淀粉 培育 农业种植领域 工业加工 亲本选择 种植户 自交 淀粉 诱导 播种 新品种 开花 | ||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淀粉、高产量红薯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亲本选择;S2、诱导开花;S3、杂交;S4、自交;S5、二次杂交;S6、三次杂交;S7、四次杂交;S8播种。本发明培育出的新品种红薯将淀粉含量提高了34.75%、产量提高了40.14%,提高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增加了红薯工业加工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淀粉、高产量红薯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红薯(Ipomoea batatas(L)Lam.)属管状花目,旋花科一年生草本植物,长2米以上,平卧地面斜上,叶片通常为宽卵形,长4-13厘米,宽3-13厘米,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钟状或漏斗状,长3-4厘米,蒴果卵形或扁圆形,有假隔膜,分为4室,具地下块根,块根纺锤形,外皮土黄色或紫红色。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传统红薯育苗是采用无性繁殖技术,使用薯块上长出的藤蔓进行年复一年的种植,产量低、淀粉含量低、品种退化严重,病虫害多、品质差,利用率、商品转化率不高,大都在房前屋后栽种用于饲养牲畜。红薯组培苗(脱毒红薯苗)只能起到恢复原种的作用,还不是新品种的培育和品种改良,虽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还不是杂交选育新品种的直接运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淀粉、高产量红薯的培育方法,用以解决现有红薯品种产量低、淀粉含量不高和品质退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高淀粉、高产量红薯的培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亲本选择:选择龙薯9号、商薯19号、金薯2号和紫云红心薯为亲本;
S2、诱导开花:用扦插法分别种植龙薯9号、金薯2号和紫云红心薯;在8月,将龙薯9号、金薯2号和紫云红心薯的生长环境调整为光照时间为6~8h/d,光照强度为18000~50000Lx,温度为24~28℃;将商薯19号的生长环境调整为光照时间为9~10h/d,光照强度为10000~30000Lx,温度为20~25℃;并对龙薯9号、商薯19号、金薯2号和紫云红心薯喷施叶面肥;
S3、杂交:以龙薯9号♀×商薯19号♂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A;以商薯19号♀×龙薯9号♂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B;以金薯2号♀×紫云红心薯♂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C;以紫云红心薯♀×金薯2号♂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D;
杂交操作中授粉采用人工授粉,人工授粉后将生长环境温度调整至20~25℃;
S4、自交:分别以A的种子和B的种子进行种植,诱导开花,以A♀×A♂进行自交繁殖,得子二代E,授粉采用人工授粉;以B♀×B♂进行自交繁殖,得子二代F,授粉采用人工授粉;
S5、二次杂交:用E和F为亲本,诱导开花,以E♀×F♂进行杂交,得子三代G,授粉采用人工授粉;
S6、三次杂交:用G、C和D为亲本,诱导开花,以G♀×C♂进行杂交,得子四代H;以G♀×D♂进行杂交,得子四代L;授粉采用人工授粉;
S7、四次杂交:用H和L为亲本,诱导开花,以H♀×L♂进行杂交,得子五代M,授粉采用人工授粉;M即为高淀粉、高产量红品种;
S8、播种:将S7中得到的种子在0.2%(m/v)的升汞溶液中浸泡5~10分钟,然后在75%乙醇中浸泡10~15分钟,用清水将种子漂洗3~5遍,将种子置于40~50℃的温水中浸泡8~10小时,再将种子铺在河沙中进行催芽,种子出芽后,进行点播,得实生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文山州金农薯类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未经文山州金农薯类作物研究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41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