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加热可排气的无邻苯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3310.0 | 申请日: | 2016-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81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燕;李英;吴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燕;李英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A61M5/38;A61M5/1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王新生 |
地址: | 山东省聊城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排气 无邻苯止液 精密 过滤 输液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加热可排气的无邻苯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内安装PTC陶瓷发热片,所述滴斗下部设置止液精密药液过滤膜,所述滴斗下端的安装滴斗下盖,滴斗下盖的出液口连接管路,管路连接外圆锥接头,所述外圆锥接头设有外圆锥接头保护套,管路上安装流量调节器。本发明采用PTC陶瓷发热片直接在滴斗内加热药液,无需特别的温控系统,体积小,并且加热后可由止液精密药液过滤膜拦截气泡,具有过滤速度快,加热速度快,可排除空气,且不影响输液速率准确控制,并且可防止凝血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输液器,尤其涉及一种可以加热、自动排气、自动止液同时精密过滤药液又对人体没有伤害的输液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一次性使用输液器是临床输液必备的医疗器具,其一般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穿刺器、输液管、点滴筒、流速调节器、鲁尔接头、输液针。这种输液器虽结构简单,但在输液结束时若不及时拔出输液针或及时进行换瓶操作,空气就会进入输液管路形成气泡,气泡进入患者体内会造成静脉回血,甚至酿成严重医疗事故。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反复跑动观察,无形中增加了患者、陪护人员以及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与工作难度。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认知的提升,逐渐认识到输液过程中会有微粒存在,且不能被人体代谢而产生危害。因为人体内的毛细血管直径平均只有7um~9um,最小的为4um。如果病人经常输液,药液中直径超过4um的微粒就会蓄积在心、肝、肺、脑、肾、肌肉、皮肤等毛细血管中,较大的微粒可直接造成毛细血管栓塞,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而导致水肿和炎症,较小的微粒可能被巨噬细胞吞食,致使巨噬细胞增大,形成肉芽肿。这些变化可在全身组织,尤 其是肺脏中发生。
此外,微粒还可直接引起发热反应。目前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由于输液器内的药液的温度较低,人体在输液过程中,会因为冰凉的药液产生不适的感觉,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再加上有些药液滴速较快,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适感,不利于身体对药液的吸收,影响了输液治疗的效果。现有的输液器一般采用外部设加热套的方式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加热速度慢,而且加热过程中产生气泡无法排除,并且输液器体积大,臃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加热可排气的无邻苯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其过滤速度快,加热速度快,可排除空气,且不影响输液速率准确控制,并且可防止凝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可加热可排气的无邻苯止液精密过滤输液器,包括瓶塞穿刺器保护套、瓶塞穿刺器、进气管、空气过滤器、滴管、进气座、乳胶盖帽、滴斗上盖、滴斗、止液精密药液过滤膜、滴斗下盖、管路、流量调节器、外圆锥接头、外圆锥接头保护套;所述滴斗上端设有滴斗上盖,滴斗上盖中设有进液管,进液管连接滴管,滴管连接瓶塞穿刺器,所述瓶塞穿刺器内设三通接口,其中一个接口连接滴管,第二个接口连接穿刺端、第三个接口连接进气管,进气管的进气端设置空气过滤器,所述瓶塞穿刺器的穿刺端套有瓶塞穿刺器保护套;所述滴斗上盖设有滴斗进气管和加药管,加药管上安装乳胶盖帽,滴斗进气管上安装进气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斗内安装PTC陶瓷发热片,所述滴斗下 部设置止液精密药液过滤膜,所述滴斗下端的安装滴斗下盖,滴斗下盖的出液口连接管路,管路连接外圆锥接头,所述外圆锥接头设有外圆锥接头保护套,管路上安装流量调节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滴斗上盖安装发热片支架,发热片支架深入滴斗内,发热片支架的下端固定PTC陶瓷发热片,PTC陶瓷发热片的接电导线位于发热片支架内并连接滴斗上盖外部的插拔式接线端子,发热片支架采用硬塑料棒,内设导线;插拔式接线端子固定在滴斗上盖外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燕;李英,未经刘燕;李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3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