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打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16461.3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骆泽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7/10 | 分类号: | B63C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35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31001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打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上考察设备的辅助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打捞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探究海洋的资源及研究的目的,国内外有许多的海上科研项目,其中有部分需要将仪器放置到海上(仪器包括声纳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打捞上来,通过对里面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海上偶尔会有风浪及洋流的影响,操作人员在船舷处很难将仪器回收到船上,有时需要船舶几处的调头才能将仪器收回,这样就会造成部分时间及资源的浪费,同时对操作人员的安全也存在一定的隐患。
本发明提及的一种打捞装置通过将该装置固定在仪器上,利用本发明装置对气球进行充气后漂浮于海上,气球与仪器通过绳子固定,操作人员只要通过其他的打捞工具挂住绳子,就能将仪器回收到船上,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循环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捞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打捞装置,包括:
箱子,所述箱子的一侧安装气瓶,气瓶的出口处侧面通过电磁阀与连接管想通;
箱子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气球,下部安装绳子,中间用隔板隔开;
门,所述门安装在所述气球的上面,通过铰链轴与所述箱子连接,所述铰链轴的后面固定连接齿轮;
所述连接管分成两路,一路与门控机构连接,另一路与所述气球的气嘴连接;
所述门控机构包括双向气缸,所述双向气缸的两端通过缸杆连接齿条,所述齿条与所述齿轮匹配。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瓶的出口处连接加气管、。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加气管的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气帽。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电磁阀为遥控式的,所述电磁阀上面安装接收天线。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嘴的内侧安装单向阀。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气嘴的材料为弹性体,在所述气嘴的中间位置加工凹槽,所述凹槽内放置弹簧。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箱子的侧面安装定位架,通过所述定位架与仪器连接。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瓶上部安装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箱子保持密封。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与门控机构连接的连接管处安装放气阀。
作为发明进一步改进,所述绳子的一端与所述气球连接,另一端与仪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将该装置固定在仪器上,利用本发明装置对气球进行充气后漂浮于海上,气球与仪器通过绳子固定,操作人员只要通过其他的打捞工具挂住绳子就可以将仪器回收,利用绳子漂浮于水面使打捞更加方便。
2.利用门控机构对门进行控制,使气球充气的同时将门打开。
3.气嘴采用弹性材料及弹簧的弹力,使充气后的气球与连接管脱开方便。
4.利用电磁阀进行气源的控制,方便实现远程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打捞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打捞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打捞装置的实际效果图;
图4为图3中A部位的放大图。
图中:1、气瓶;2、盖板;3、加气管;4、管帽;5、接收天线;6、电磁阀;7、连接管;8、齿轮;9、铰接轴;91、门;10、门控机构;101、双向气缸;102、缸杆;103、齿条;104、放气阀;11、气球;111、单向阀;112、气嘴;113、凹槽;114、弹簧;12、隔板;13、绳子;14、定位架;15、仪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一种打捞装置,包括:箱子的一侧安装气瓶1,气瓶1的出口处侧面通过电磁阀6与连接管7想通,电磁阀6为遥控式的,电磁阀6上面安装接收天线5。气瓶1的出口处连接加气管3,加气管3的上部通过螺纹连接气帽4。气瓶1上部安装盖板2,盖板2与箱子保持密封。箱子的另一侧上部安装气球11(内部没气),下部安装绳子13,中间用隔板12隔开;门91安装在气球11的上面,通过铰链轴9与箱子连接,铰链轴9的后面固定连接齿轮8;连接管7分成两路,一路与门控机构10连接,另一路与气球11的气嘴112连接;门控机构10包括双向气缸101,双向气缸101的两端通过缸杆102连接齿条103,齿条103与齿轮8匹配。与门控机构10连接的连接管7处安装放气阀104。箱子的侧面安装定位架14,通过定位架14与仪器15连接。
如图3所示,绳子13的一端与气球11连接,另一端与仪器1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16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体清刷监测水下机器人用刷板
- 下一篇:一种水中自发电行走的定位自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