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根植体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07788.4 | 申请日: | 2016-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6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苏国材;苏昱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8/00 | 分类号: | A61C8/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前***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根植体 凹洞 齿槽骨 粗螺纹 等距间隔排列 稳固结合 高能量 连接段 衔接段 咬合力 植入的 成形 光热 伸入 植入 附着 口腔 牵引 加工 配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牙根植体,其主要借牙根植体的本体与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一、第二凹洞的设计,而该第一、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以便该第一、第二凹洞得以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借此当该牙根植体植入口腔的齿槽骨内时,即利用该第一、第二凹洞恰可供增生物有规则伸入且附着于内,再配合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的衔接段及连接段的设置,供增生物攀附且形成相互牵引作用,进而可使该牙根植体得以与该齿槽骨形成紧密的接触,更能促进该牙根植体植入的稳定性,且稳固结合于该齿槽骨上,以承受日后所会产生的较大的咬合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牙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牙根植体。
背景技术
在传统对于牙齿的缺损治疗,大多以固定赝复或者以活动式假牙进行缺损的治疗,然而前述传统的治疗方式虽能达到缺损处的补足的效果,但对于要承受较大的咬合力时,则无法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达到相同的承受力,因此在牙科领域中于口腔的齿槽骨上植入植牙体,即为大幅取代传统的缺损的治疗,且仅需单一针对缺损处进行治疗,以使日后可如同原本的牙齿一样自然,且具有咬合承受力,然而虽借由该植牙体植入后可与该齿槽骨内的新生的增生物产生骨整合效果,但鉴于植入该齿槽骨内的植牙体的表面为光滑,使得在植牙过程中所进行的细微位移将会导致新生的该增生物无法附着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而产生松动,致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的骨整合效果大打折扣。
鉴于此,为有效增加植入该植牙体与齿槽骨的固定效果,便有业者研发出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借由附着颗粒的设计,利用多熔点的烧结效果,进而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型出多个具有熔点效果的孔洞,以使植入后的该植牙体得以利用该孔洞供该增生物附着,以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形成稳固结合作用;使用后发现,虽可利用多熔点烧结的形态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上成形出该孔洞,以供该增生物能附着于上,然而在进行多熔点的烧结过程中,会使该植牙体上形成大小不一的该孔洞,且亦会形成部分该孔洞过深,以及部分该孔洞形成过浅甚至接近于该植牙体的表面,且更会使所形成的该孔洞内的表面形成光滑面,致使植入后该增生物会无法附着于上,进而使该植牙体与该齿槽骨无法牢固结合;另,借由多熔点所形成的该孔洞,其会造成每一孔洞的外径与深度会因熔点烧结方式不同而呈现出不规则型态,致使无法控制烧结后该孔洞的质量;再者,该孔洞于烧结时该颗粒呈不规则型态分布于该植牙体上,故在该颗粒无法具有一致性的型态附着于该植牙体上时,其在进行烧结后便会导致该孔洞间之间距无法呈一致性,不是距离过大,就是距离过近,使该齿槽骨衍生的该增生物在进行洞与洞之间的攀附过程中,无法形成一致性方向的有效分布,甚至熔点后亦会有残留该颗粒烧结后的腐蚀酸液的风险,如此一来更会导致植入后的整合效果不佳的缺失,实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与植入后的口腔的齿槽骨产生稳定性结合的牙根植体,其可供增生物呈有规则附着于上,以使植入齿槽骨内的该牙根植体得以产生稳定结合,且不受外力作用的影响而产生松动,使该牙根植体具有较佳稳固的定位效果。
基于此,本发明主要采用下列技术手段,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牙根植体,包含一本体,一形成于该本体一端的锁合部,一相反该锁合部且开设于该本体另一端的端缘上的定位孔,以及一环设于该本体的周缘面上的螺牙段;该本体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洞,且任意二个第一凹洞间形成一衔接段;该螺牙段具有一近该锁合部的粗螺纹,以及一与该粗螺纹衔接且近于该定位孔的细螺纹,同时该粗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二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第二凹洞间的连接段,而该第一、第二凹洞以高能量光热方式加工而成,使得该第一、第二凹洞呈等距间隔排列形态成形于该本体与该粗螺纹上,以使该牙根植体植入可供增生物附着于该第一、第二凹洞内。
进一步,每一第一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一微孔。
进一步,每一第二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二微孔。
进一步,每一细螺纹上形成多个第三凹洞,以及一形成于任意二个该第三凹洞间的连结段。
进一步,每一第三凹洞上形成至少一第三微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庆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京达医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07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足外科手术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四轴联动义齿加工机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