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84232.4 | 申请日: | 2016-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8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2 |
发明(设计)人: | 昌晓红;祝洪澜;崔恒;陈颖;程洪艳;马瑞琼;叶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77;G01N33/57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任晓华;李炳爱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生物 标志 | ||
本发明涉及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试剂盒和方法。具体地,本发明提供了与循环内膜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结合的单克隆抗体在制备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试剂盒中的用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学诊断的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试剂盒和方法。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有活性的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任何部位。目前,EM在育龄女性发病率超过10%。异位的内膜组织可以出现在腹膜及盆腔器官甚至肺、脑等远处器官,常引起不孕、盆腔疼痛和包块。在患者寻求诊断和治疗的漫长过程中,不孕、盆腔疼痛以及高额的医疗费用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由此,在早期阶段检出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对其进行处理是重要的。但由于部分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EM须通过有创的腹腔镜检发现异位病灶才能确诊,导致诊断平均延迟达7-11年。因此,一般首先进行更简便的内诊、超声波检查、血液检查等以辅助诊断。
目前,血清CA125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辅助诊断,但其诊断价值有限:最初拟定的CA125正常上限(35 U/ml)适于卵巢癌筛查,对于EM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EM延迟诊断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虽然许多研究均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也增高,且升高程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但是子宫内膜异位症1、2期患者的水平升高不显著,轻度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水平常低于正常人,限制了单独使用CA125作为标志物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诊断。1篇纳入了22项研究meta分析显示,CA125对1、2期EM的敏感性仅约24.8%,显著低于3、4期EM(约63.1%),因此,CA125正常不能排除EM(Hirsch M.
由于血液样本的获得简单便捷且几乎无创,EM血液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近年来呈指数式的增长,大约有200多个候选标志物在研究阶段,但不少报道之间相互矛盾。既往报道的EM生物标志物多为糖蛋白、细胞因子、非编码RNA等分子,只能反应疾病对机体某方面的影响。
另一方面,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检测作为一种新的无创检测方法,在肿瘤研究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在多种癌症中被广泛用于转移机制、早期诊断、预测预后等研究。
EM虽然是一种良性疾病,却有着多种恶性特征,例如播散、种植、转移。术后五年累积复发率约为50%,恶变率约为1%。此外,EM中的子宫内膜细胞,包括原代细胞和永生化细胞系,具有类似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使进入循环成为可能。循环内膜细胞(circulatingendometrial cells,CEC)作为完整的细胞,包涵了从基因、转录组到蛋白等各层面的综合信息,由外周血即可分离获得,可反映患者的病理状态,而不用通过手术获取病灶。Vladimir等人曾分离外周血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进行鉴定所分离细胞的原始来源,然而仅在17例EM患者中检出4例CECs阳性,检出率为23.5% (Vladimir etal., 2014)。
因此,迫切需要可以替代CA125等的新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用标志物,其不受疾病严重程度影响和月经周期干扰,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
发明内容
为了建立更简便、更小创伤的检测方法,缩短诊断的延迟,用于EM的辅助诊断、监测和随访,本发明人对循环内膜细胞的分离及其在EM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首次发现并证实CEC对EM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可更好的区别早期EM,而且不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可克服现有的检测的缺陷,从而完成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842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