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电自动化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6978.0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3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胡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宏景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1F38/30;H01F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 自动化 三相 不平衡 自动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自动化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开关、驱动单元、反馈单元、放大单元和单片机,零序电流互感器为开合式零序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浇筑体,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够通过调整单相用户的相线,使支线负荷达到平衡,进而确保主线的负荷平衡,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率,有效的平衡了低压线路电流,解决了偏负荷相电流大压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末端电压,降低线损。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耗材用量少,重量轻,安装使用非常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调节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自动化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相用户的用电量的上升,目前普遍存在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的现象,特别是季节性、时段性用户用电时间不统一造成的配电变压器三相负荷不平衡,电压偏移值增大,电压波形产生畸变,线损增加,致使原生活区供电系统不堪重负,严重时引起大面积停电,中性线烧断,目前某些配电网线路末端电压相对较低的问题相当突出。究其原因,是由于电力系统高压三相发电机、电动机的零序过流保护及小接地电流系统接地保护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都是闭合式的产品,其产品笨重,体积大,耗材较多导致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自动化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率,有效平衡低压线路电流,解决偏负荷相电流大压降高的问题,进而提高末端电压,降低线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憾。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配电自动化三相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包括零序电流互感器,其一次侧与三相电源的三相火线以及零线相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三相火线上分别设有开关;所述三个开关均与驱动单元相连接;所述驱动单元还与反馈单元相连接,所述反馈单元以及驱动单元均与单片机相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还经放大单元与所述单片机相连接,所述单片机还分别与电流信号采集单元、电源以及通信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流信号采集单元还分别与三相火线相连接,所述通信单元还与监控终端进行无线通信连接,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为开合式零序电流互感器,该互感器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浇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筑体内设置有环形铁芯,所述浇筑体包括位于上部的第一浇筑体和位于下部的第二浇筑体,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的形状均为半圆形,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对接后形成圆环状,所述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夹紧箍,所述夹紧箍将第一浇筑体和第二浇筑体连成一体。
进一步的,所述夹紧箍为一条折弯的钢条,钢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块加强板,加强板与第一浇筑体外圆周面垂直,两块加强板之间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紧固件包括挡板、与挡板相连的固定螺栓,固定螺栓上靠近挡板的一端套有压缩弹簧,固定螺栓顺序旋入两块加强板中,且压缩弹簧紧贴其中一块加强板的外壁。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能够通过调整单相用户的相线,使支线负荷达到平衡,进而确保主线的负荷平衡,降低三相负荷不平衡率,有效的平衡了低压线路电流,解决了偏负荷相电流大压降高的问题,从而提高末端电压,降低线损。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紧凑,体积小,耗材用量少,重量轻,安装使用非常方便,具有很高的经济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三相负荷不平衡自动调节系统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零序电流互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是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发明,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宏景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宏景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697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