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货物运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8087.0 | 申请日: | 2016-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877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2 |
发明(设计)人: | 褚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褚明 |
主分类号: | B65G1/137 | 分类号: | B65G1/1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40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货物运输 系统 | ||
一种智能货物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快递、物流、外卖配送的智能无人运输系统,同时可运用于快递、物流运输行业,同时可运用于货物运输筛选分类行业,如工厂库房的货物进出及堆放、生活垃圾的回收等,偏向于智能自动化运输,工业自动化运输,运输信息自动化。
背景技术:
快递、货物运输、外卖配送、工厂仓库货物堆放,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分选、收取、配送,效率低、成本高、容易出现差错。
尤其是快递行业的最后一公里,目前主要还是由人工进行配送,无人机技术也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普及。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点,建造一套运输网络,通过移动载体装载货物并沿着运输网络进行运行,实现货物无人运送的目的,配合自动化装置,实现货物自动化收发功能,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时效、提高配送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提供一种快捷、低成本、智能、稳定的货物运输方式,替代目前由人工进行道路交通的运输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智能货物运输系统,主要包含运输网络、移动载体、货物站点、中转站、收发装置、人机互动平台、操作软件、控制器、通讯基站、货柜、换向器、接力平台组成,各部件之间均建立有线或者无线的通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运输网络,起到承载、导向的作用,可以是架设的缆索、可以是铺设的轨道、可以是马路或绿化带中开辟的专用通道,整个运输网络可以由多条不同方向的支线网络组成,当运输网络是缆索时,可以带有动力装置来驱动缆索进行循环运转,产生货物移动的动力。
进一步的,所述的移动载体,移动载体在运输网络承载、导向作用下进行有轨运行,移动载体本身可以带有动力系统,由电动机或者热能机给移动载体提供运行的机械能,当由电动机进行驱动时可以通过电池供电,也可以利用缆索或者轨道制作滑动受电电刷。移动载体上配有无线收发模块,模块可以进行无线定位、控制移动载体上驱动电机的运转方向及转速、控制提升装置动作、控制吊夹装置动作,移动载体上可以增设位置传感器、机械定位结构、结合无线定位完成精准定位。移动载体可以通过换向器切换至不同的支线网络运行,实现任何一个移动载体都可以运行到整个运输网络的功能。移动载体还可以配合接力平台的作用,实现例外一种运行模式,某个移动载体只在移动网络上的某一个区间段进行往返运行,将货柜进行接力运输,这样可以实现每件货物都可以送达到移动网络上的任何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货物站点,是给货柜临时存放提供场地,客户可以直接将货物存入大小合适的货柜,由货柜暂存货物叠放在货物站点内。货柜尺寸统一成一种或几种标准化规格,货柜外围设有定位结构,多个货柜可以拼接叠放,这样后续运输过程中就很容易实现机械化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站,中转站用于将正在运送途中的货柜进行转运或分类。整个运输网络中的货柜都可以由移动载体运送至中转站,中转站内部可以根据货柜即将运输的方向设定若干个区域,移动载体可以直接将货柜叠放到对应的区域内,也可以由带扫码功能的机械手识别每个货柜的身份代码,关联控制器中的系统数据得到下一站目的地所运行的运输路径,通过机械手将货物投放至对应的运输路径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收发装置,收发装置连接在货物站点和移动载体之间,收发装置可以夹持或调取货柜,负责将货物站点内部的货柜推送至移动载体,或者将移动载体上的货柜接放至货物站点,同时可以整理货物站点内货柜的摆放。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互动平台,人机互动平台位于货物站点的内部或者紧邻货物站点或者在人流集中的公共场所,当用户不方便使用操作软件的情况下,人机互动平台可以供用户进行操作,人机互动平台主要由显示器、按键组成,用户可以进行下单、查询、付费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软件,可以安装于计算机及移动设备终端,结合现有的网络通讯技术,实现人机互动平台的同样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相当于整个系统的大脑,结合通讯基站,协调系统中的每个组件动作,控制器会接收存储货物的运输编号,在运输及周转过程中进行逻辑编号,保证货物运往正确的目的地。
进一步的,所述通讯基站,是系统中各组件之间的数据传输的载体,可以是自建的专用基站,也可以购买现有的网络通讯运营商的服务,实现系统组件及客户端手机、电脑等手持式移动设备之间的数据通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褚明,未经褚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80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电视及其欠压保护容错方法
- 下一篇:爬地扇及其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