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聚醚醇和聚醚胺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63785.1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03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黄冬;袁俊秀;逯贵广;徐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213/10 | 分类号: | C07C213/10;C07C215/08;C07C41/34;C07C41/38;C07C41/42;C07C43/13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醇和 聚醚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聚醚醇和聚醚胺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聚醚醇和聚醚胺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0.5到1:3;(2)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无机酸溶液至水溶液的pH至2‑5;(3)向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萃取剂萃取2‑5次,萃取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然后将上下相分离,将每次萃取的上相合并后进行蒸馏,将萃取剂蒸出循环套用,即得到聚醚醇;(4)在萃余的下相中加入碱液,直至下相的pH值至9‑14;(5)向萃余相中加入一定量的萃取剂萃取2‑5次,萃取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然后将上下相分离,将每次萃取的上相合并后进行蒸馏,将萃取剂蒸出循环套用,即得到聚醚胺。本发明路线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易于实现连续操作和自动控制,而且使用的萃取剂可以循环套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聚醚醇和聚醚胺的工艺方法,属于分离工艺领域。
背景技术
聚醚胺是一类以聚氧化烷基结构为主链,以胺基为活性官能团的化合物,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其工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是临氢胺化法,即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在氢气和氨气存在的条件下,聚醚醇的末端羟基经过脱氢、胺化、加氢过程,制备成聚醚胺。
该反应路线原子经济性高,无三废生成,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青睐。但目前研究的重点是催化剂组分的优化以及反应器类型的优化,从而进一步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但是和众多反应一样,该反应工艺也存在转化率和选择性冲突,在提高聚醚醇的转化率的同时,反应的选择性却降低,即生成的产物聚醚胺能与原料聚醚醇进行进一步的反应,生成仲胺,甚至叔胺,使得伯胺的反应收率降低。而通过催化剂组分的优化、工艺参数的调整,降低了仲胺和叔胺的生成,提高了反应的选择性,但同时也降低的原料聚醚醇的转化率,使得产物中还存在部分未转化的聚醚醇,如何分离这部分聚醚醇和聚醚胺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工艺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离聚醚醇和聚醚胺的工艺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聚醚醇和聚醚胺的混合物溶解在水中,混合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0.5到1:3;(2)在水溶液中加入无机酸溶液至水溶液的pH至2-5;(3)向水溶液中加入的萃取剂萃取2-5次,萃取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然后将上下相分离,将每次萃取的上相合并后进行蒸馏,将萃取剂蒸出循环套用,即得到聚醚醇;(4)在萃余的下相中加入碱液,直至下相的pH值至9-14;(5)向萃余相中加入萃取剂萃取2-5次,萃取剂与水相的体积比为1:1-1:10;然后将上下相分离,将每次萃取的上相合并后进行蒸馏,将萃取剂蒸出循环套用,即得到聚醚胺。
所述的无机酸为盐酸、硫酸、硝酸或磷酸。
所述的无机酸的浓度为0.1mol/L-3mol/L。
所述的萃取剂为碳原子为4-8的有机醇、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
所述的碱液为包括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以及氨水。
本发明的工艺方法路线简单、分离效率高、处理能力大、易于实现连续操作和自动控制,而且使用的萃取剂可以循环套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0g含有聚醚醇Dl 230(平均分子量230)和聚醚胺D230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1)将10g含有聚醚醇Dl 230(平均分子量230)和聚醚胺D230的混合物溶解于5g水中;
(2)向水溶液中加入1mol/L的盐酸溶液,直至水溶液的pH值为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6378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线作弊信号的阻断控制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涡轮轴再制造修复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