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谱比对判定装置、方法以及药品真伪判定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5731.0 | 申请日: | 2016-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912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陆峰;陈辉;柳艳;朱青霞;李皓;陈秀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5 | 分类号: | G01N21/65;G06Q3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郁旦蓉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谱 判定 装置 方法 以及 药品 真伪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标准光谱存储系统中的标准辅料光谱存储库以及标准活性成分光谱库对最终光谱并与该最终光谱相对应的最终光谱数据进行比对判定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包括:比对判断部将光谱辅料信息与药品的同样名次的辅料信息一一比对,并判断是否一致,当判断一致时,第一结果设定部设定药品为第一合格药品;特征峰匹配值计算部计算同样的位移值范围内最终光谱的特征峰与标准活性成分光谱的特征峰的匹配值;匹配值判断部判断匹配值是否合格;当判断合格时,第二结果设定部设定药品为第二合格药品;当药品被设定为第一合格药品、第二合格药品时,结果判定部判定药品为真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光谱比对判定装置、光谱判定方法以及包含光谱比对判定装置的药品真伪判定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药检部门主要依赖快速检测试纸、试剂盒、近红外光谱技术等来判断是否是真药,但这些检测方法普适性不强、无结果相互验证,且容易造成误判。
与上述分析检测方法相比,光谱法通常具有快速、准确、无损、可微区分析等特点,在药品分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小型化的便携式光谱仪器逐渐普及,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使得非专业人员也可以操作、使用仪器,同时有些公司的仪器配套有光谱分析软件,可以对用户采集到的光谱进行判别。
可是,现有的光谱比对判定准确率不高,且面对复杂的分析场景与分析对象时,往往不能智能化给出判别结果,故而无法针对泛滥的假药进行有效的分析。全球每年有数十万人死于使用假药。这一数字还有可能随着更多假药进入市场而上升。检测和查封假药需要耗费昂贵的时间、人力和资源成本,所以急缺一种快速检测分析药品,并对药品进行真假判定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标准光谱存储系统中的标准辅料光谱存储库以及标准活性成分光谱库对来自于光谱处理装置的药品对应的最终光谱并与该最终光谱相对应并且至少含有待分析药品的辅料信息、活性成分信息以及强度值、位移值的最终光谱数据进行比对判定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并建立一个药品真伪判定系统,使得药品快速检测不再受仪器、方法等的限制,高效、准确、客观的给出分析结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谱比对判定装置,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标准辅料光谱获取部,获取标准辅料光谱存储库传输来的所有标准辅料光谱;相似值计算部,分别计算最终光谱与每一种标准辅料光谱之间的相似度值;相似度值排序部,根据相似度值的大小对标准辅料光谱进行排序,获得辅料排名信息;辅料信息获取部,从辅料排名信息中获取预定名次的光谱辅料信息,并从最终光谱数据中获取药品的辅料信息;比对判断部,将光谱辅料信息与药品的同样名次的辅料信息一一比对,并判断是否一致;第一结果设定部,当判断一致时,设定药品为第一合格药品;活性成分光谱搜索获取部,依据活性成分信息从标准活性成分光谱库中搜索获取对应的标准活性成分光谱;特征峰设定部,根据预定获取规则从强度值中获取预定数量的极大值,并将该极大值所在的峰设定为特征峰;特征峰匹配值计算部,计算同样的位移值范围内最终光谱的预定个数的特征峰与标准活性成分光谱的特征峰的匹配值;匹配值判断部,判断匹配值是否大于预定匹配值;第二结果设定部,当判断大于时,设定药品为第二合格药品;结果判定部,当药品被设定为第一合格药品、第二合格药品时,判定药品为真药。
在本发明提供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名次为3~6中任意一个数值,预定匹配值的取值范围为0.95~1.00。
在本发明提供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获取规则为以极大值为中心,当极大值的左边的连续数值内强度值上升、同时右边的连续数值内强度值下降时,设定极大值为特征峰值,连续数值为4~9中任意一个数值。
在本发明提供的光谱比对判定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预定个数为5~20中任意一个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5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