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定检过程中调整炉渣碱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3480.2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50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发明(设计)人: | 唐顺兵;陈树文;梁建华;巩黎伟;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4 | 分类号: | C21B5/04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4101 | 代理人: | 卢茂春 |
地址: | 030003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过程 调整 炉渣 碱度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炉炼铁领域,具体涉及高炉定检过程中调整炉渣碱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高炉定检休风及送风恢复,是一个高炉冶炼从正常生产到逐步停止生产,再到送风恢复炉况继续生产的过程,该过程控制得好坏,是高炉生产操作和管理者一个经验与技术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渣铁成分的控制,尤其是生铁硅含量及炉渣二元碱度,就是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
在高炉正常生产时的冶炼规律,由于生铁硅含量的提高,其进入炉渣中SiO2的含量相对减少,将会导致炉渣二元碱度(炉渣二元碱度=炉渣中的CaO质量百分含量/炉渣中的SiO2质量百分含量)的相应升高。生铁硅含量每提高0.1%,炉渣二元碱度将会相应的升高0.015-0.025,在此取0.02。以及在高炉定检过程中,由于生铁硅含量将会发生极大的变化,以及入炉焦比的改变,导致入炉硅负荷及硅的还原率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及存在调整炉渣碱度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的原因。
高炉正常定检时,为了保持热量和高炉透气性的需要,需要较正常生产时提高焦比70-90kg/t操作。由于焦比的提高,入炉硅负荷大幅度增加,这样在高炉送风后往往会出现高硅生铁的情况,而生铁硅含量提高后,由于进入炉渣中SiO2的含量相对减少,将会导致炉渣二元碱度(炉渣二元碱度=炉渣中的CaO质量百分含量/炉渣中的SiO2质量百分含量)的相应升高。所以,需要对高炉定检过程中进行炉渣碱度的大幅度调整。从而在高炉定检送风恢复过程中实现良好的炉渣碱度目标控制,实现良好的渣铁流动性和热量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高对高炉定检恢复过程中炉渣碱度的控制,从而提高炉渣的流动性及渣铁热量的稳定性,使高炉送风恢复过程得以顺利加风和进焦炭负荷,从而实现高炉顺利恢复。
本发明技术方案:
(1)休风前10-12h,提前1.0-1.5个冶炼周期开始降低炉渣二元碱度至1.10;(2)加空焦之前的5批炉料降低炉渣二元碱度至1.05;
(3)炉渣碱度取决于预期的生铁硅含量,计算理论目标生铁硅含量1.0%,炉渣二元碱度1.05-1.10;
(4)整个休风料装入过程中,理论计算炉渣二元碱度维持在1.05~1.10间;
(5)在送风后,炉况趋于稳定后,在生铁硅含量仍在0.8%-1.2%的高位时,随着加风进程,调整炉渣碱度:风量5000m3/min,炉渣二元碱度由1.10逐步调整为1.14;风量5500m3/min,炉渣二元碱度为1.18;风量6200m3/min,炉渣二元碱度为1.22的正常水平,分3次调整,每1次提高0.04-0.06,逐步提高到1.18-1.22。
本发明改善了炉渣流动性,有利于凉渣铁的排出,改善料柱透气性,促进炉况恢复。
具体实施方式
本次检修休风料全炉焦比413kg/t,较正常值提高63kg/t,全炉燃料比567.8kg/t,预计送风时生铁硅含量将会达到1.5%-2.0%。
休风前2炉铁[Si]=1.14%~1.34%,铁水温度1513℃。检修后送风恢复时,8:50累计风量27万m3料开始动,无崩料,压量关系好。风量在5000 m3/min以前加风节奏500m3 /(min·次),之后200 m3/(min·次);
11:30风量加到5000m3/min,炉况趋于稳定,开始调整炉渣碱度。
18:36风量恢复到6200 m3/min,富氧量12000m3/h,生铁硅含量0.8%,炉渣二元碱度1.20,炉况恢复正常,用时10h48min。
风量在5000-6200 m3/min期间,炉渣二元碱度由1.10逐步调整为1.14(风量5000m3/min)、1.18(风量5500m3/min)、1.22(风量6200m3/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34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