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及其应用切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19701.4 | 申请日: | 2016-10-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686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辉;曹英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8 | 分类号: | H03M1/38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薛祥辉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逐次 逼近 模拟 数字 转换器 及其 应用 切换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及其应用切换方法,包括:采样开关电路、电荷再分配型数字模拟转换器、动态比较器和SAR逻辑电路依次串联;单端应用驱动源与采样开关电路连接;电荷再分配型数字模拟转换器由P端电容阵列、N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组成;P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串联,串联后的输出端与SAR逻辑电路连接;N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串联,串联后的输出端与SAR逻辑电路连接。本发明可以单端应用和差分应用时保证采样网络的对称性,提高采样信号的线性度,进而提高ADC可实现的精度,降低了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拟数字转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及其应用切换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SOC系统为了拓展各种应用集成越来越多的接口系统,通用ADC是其中的一种,SOC系统对通用ADC的要求是功耗低、面积小和同时支持单端差分应用,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相对较低,随着CMOS工艺的发展,在先进工艺上可实现的电容越来越小,匹配精度越来越高,电荷型SAR ADC成为SOC系统中通用ADC的首选。
为了满足通用ADC单端和差分的应用需求,通常的处理方法,将ADC做成差分采样,ADC的差分输入连接全差分VGA(可变增益放大器)的输出,通过将VGA配置成单端输入应用或差分输入应用,从而实现ADC的单端差分应用切换。这种处理方法对ADC输入端之前的VGA要求较高,VGA会消耗相对较大的功耗,并占用较大的面积,为了省掉ADC前端的VGA,可以对采样开关和电容阵列进行一系列处理,同样满足通用ADC单端应用和差分应用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将VGA配置成单端输入应用或差分输入应用,从而实现ADC的单端差分应用切换,这种处理方法对ADC输入端之前的VGA要求较高,VGA会消耗相对较大的功耗,并占用较大的面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逐次逼近型模拟数字转换器,包括:采样开关电路、电荷再分配型数字模拟转换器、动态比较器和SAR逻辑电路依次串联;单端应用驱动源与采样开关电路连接;电荷再分配型数字模拟转换器由P端电容阵列、N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组成;P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串联,串联后的输出端与SAR逻辑电路连接;N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串联,串联后的输出端与SAR逻辑电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方式处理采样开关和电容阵列,减少了占用的面积,本发明可以单端应用和差分应用时保证采样网络的对称性,提高采样信号的线性度,进而提高ADC可实现的精度,降低了功耗。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的N端电容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串联,串联后的输出端还与采样开关电路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采样开关电路包含第一开关、第二开关、第三开关和第四开关,其中第一开关一端作为vip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动态比较器的vp输入端,第二开关一端作为vin输入端,另一端连接动态比较器的vn输入端,第三开关一端连接单端应用驱动源的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动态比较器的vn输入端,第四开关一端作为vip输入端,另一端连接N端电容阵列下极板的开关阵列。
进一步,P端电容阵列上极板的开关阵列与动态比较器的vp输入端连接,P端电容阵列下极板的开关阵列与基准驱动反向器连接,基准驱动反向器的输出端与SAR逻辑电路连接。
进一步,N端电容阵列上极板的开关阵列和动态比较器的vn输入端连接,N端电容阵列下极板的开关阵列和基准驱动反向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P、N端电容阵列包括:上极板的开关阵列、电容阵列、下极板的开关阵列,三者依次串联。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同时保证差分和单端应用时采样网络的差分对称性,提高采样信号的线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197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