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井测试电缆带压注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5500.9 | 申请日: | 201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6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忠;孙宝全;贾庆升;张福涛;王登庆;张雷;黄辉才;曾凡春;田俊;李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33/03 | 分类号: | E21B33/03;E21B33/068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董庆田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测试 电缆 注入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压井测试电缆带压注入装置,包括主体、主轴、注液轴,所述主轴、注液轴同时固定在主体内部,所述主轴上套装主动胶囊,所述注液轴上套装充液胶囊,所述注液轴中间开设注液通道,该注液通道与充液胶囊内腔连通,所述主动胶囊和充液胶囊之间的空间用来夹持运送电缆,所述主体内具有一个用来容纳主动胶囊和充液胶囊的立方体空间。本发明由于安装在井口,避免了井下附加工具自重或机器人拉力等造成的附加拉力载荷,有效改善了高压井测试电缆载荷状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水井井口作业工具,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井测试电缆带压注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注水井测调一体化作业技术逐步在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尤其是在油价市场走低的今天,取得的经济效益日趋显著。但随着油田进入中后开发期,高压低渗透注水油藏的增加,由于井口密封高压摩擦阻力增加,目前的测试电缆仅靠自重已经难以下行。目前高压注水井测调作业有时靠增加铅制加重杆的方法,但因此会造成测试电缆负荷增加,存在测试电缆断裂的风险,如果使用井下管道爬行机器人拖动电缆下井,电缆断裂风险仍然存在,且增加了措施作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压井测试电缆带压注入装置,由于安装在井口,避免了井下附加工具自重或机器人拉力等造成的附加拉力载荷,有效改善了高压井测试电缆载荷状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压井测试电缆带压注入装置,包括主体、主轴、注液轴,所述主轴、注液轴同时固定在主体内部,所述主轴上套装主动胶囊,所述注液轴上套装充液胶囊,所述注液轴中间开设注液通道,该注液通道与充液胶囊内腔连通,所述主动胶囊和充液胶囊之间的空间用来夹持运送电缆,所述主体内具有一个用来容纳主动胶囊和充液胶囊的立方体空间。
所述主轴上还套装有主防护垫、主防护螺母、主压紧螺母,所述主防护垫挡在主动胶囊的后端,所述主防护螺母、主压紧螺母依次挡在主动胶囊的前端;所述注液轴上还套装有次防护垫、次防护螺母、次压紧螺母,所述次防护垫挡在充液胶囊的后端,所述次防护螺母、次压紧螺母依次挡在充液胶囊的前端。
所述主轴前端通过主轴滑动轴承固定在主体立方体空间内壁开设的主轴槽内,后端通过主轴滚珠固定在主体上,主轴和主体之间还设置O圈密封组合;所述注液轴前端通过液轴滑动轴承固定在主体立方体空间内壁开设的液轴槽内,后端通过液轴滚珠固定在主体上,注液轴与主体之间还设置O圈密封组合。
所述主体外壁还固定有压紧盖,所述压紧盖把主轴滚珠和液轴滚珠挡住,固定住主轴和注液轴,保证主轴和注液轴不脱出主体外。
所述主体立方体空间上方进行扩径形成环台,所述环台上设置密封体,密封体具有一个用来穿过电缆的中心孔,中心孔内壁安装O圈密封组合,所述密封体底面和环台之间也设置密封垫,所述密封体上端面压设短节,短节通过螺纹连接在主体内壁。
所述主轴后端穿出主体外通过相啮合的主轴齿轮、主动齿轮连接电机,所述注液轴后端穿出主体外直接轴向连接注液管,并且伸出主体外的注液轴上安装液轴齿轮,液轴齿轮与主轴齿轮相啮合。
所述注液管分为固定段和转动段,所述固定段和转动段连接处被连接套包裹住,固定段与连接套之间安装连接环,转动段与连接套之间安装滚珠。
所述固定段与连接环之间设置O圈密封组合,所述连接环与连接套之间设置O圈密封组合,所述转动段与连接套之间设置O圈密封组合。
所述的电机安装在主体的托板上。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安装在井口,胶囊夹持力可液压调节,改善电缆受力状态。
(2)该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安装施工工艺简单可靠。
(3)适用范围广,包括需要注入电缆、光缆、液控管线等高压场合,都可以采用本装置进行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550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井内沉砂打捞工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万能防喷器锥形胶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