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04533.1 | 申请日: | 2016-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9592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臣;谢涛;屈治国;王文杰;唐林强;王晶晶;马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T23/00 | 分类号: | H01T23/00;F04D25/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周永刚 |
地址: | 26610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线式 离子 送风 模块 | ||
1.一种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包括多根放电针和金属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网包括框架、至少三根金属线和至少三个拉紧弹簧,所述金属线的一端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金属线的另一端通过对应所述拉紧弹簧连接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相互交叉缠绕在所述框架上,多根所述金属线在所述框架所围成的区域中形成多个交叉结点,每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对应的所述交叉结点相对布置;
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设置在(0.7-1.3)L的范围内,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0.7-1.3)r的范围内;
其中,在所述放电针和所述金属网之间的电压值不变的前提下,调节单根所述放电针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金属网的风速中心点位置处的离子风为最大风速Vmax时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为L;所述风速中心点为所述放电针的针尖在所述金属网上的投影点部位;
另外,偏离所述风速中心点位置距离为r处的风速为Vr,Vr=aVmax, a=0.3-0.7;
多根所述放电针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的三根所述放电针呈正三角形布置,多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与所述放电针的针尖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平行,所述放电针垂直于所述金属网所形成的平面,多根所述放电针在所述金属网产生有效离子风的区域能够部分重叠以达到无影灯的投射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外侧壁上形成有多条定位凹槽,所述金属线绕在所述定位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上形成有多个穿线孔,所述金属线插在所述穿线孔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与所述金属网之间的距离为L,相邻两根所述放电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为r。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线分为正向缠绕线和反向缠绕线,所述正向缠绕线与对应的所述反向缠绕线交错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缠线式离子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向缠绕线和所述反向缠绕线之间形成的夹角为直角;多条所述正向缠绕线相互平行,多条所述反向缠绕线相互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045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网式离子送风模块
- 下一篇:球网串联式多级离子送风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