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2021.1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48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曲乐丰;柏骏;赫明;龚霄雁;魏继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15 | 分类号: | A61F2/915;A61F2/89;A61M31/00;A61F2/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思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9 | 代理人: | 邵毓琴,何洋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植入 血管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颈动脉血管治疗的支架。
背景技术
近年来,血管外科的微创腔内治疗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血管支架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全身血管疾病治疗之中。根据病变分布不同,不同的血管支架主要可应用于外周血管病变、小动脉病变、主动脉病变、以及静脉病变等;根据病理上的不同,不同的血管支架可用于血管创伤性病变、血管狭窄或再狭窄病变等。
虽然较外科手术而言,血管支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颈动脉狭窄主要由生长在血管内膜上的斑块造成,而此类斑块多为粥样硬化,不稳定,易发生破溃,斑块内脂质成分裸露在血管腔内,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当常规裸支架植入血管后,由于支架在血管中进行扩张或收缩时会产生径向切割作用,因此会导致血管壁上的斑块进入支架内部。容易导致脑缺血事件的发生。虽然采用全覆膜支架来解决斑块脱落的问题,但是由于全覆膜支架表面较为光滑,因此,受血流的影响,植入血管的支架容易在血管中发生移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阻止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内部、又能避免支架在血管中发生移位的血管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血管支架包括: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和支撑区段;其中,所述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设置成适于阻止血管内壁上的斑块进入支架内部;所述支撑区段设置成适于提供足以防止所述支架在血管中发生移位的支撑力;所述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的孔隙密度大于所述支撑区段的孔隙密度。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由编织丝编织而成或者由激光切割而成。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的孔隙密度为50ppi至254ppi,优选为100ppi至200ppi;所述支撑区段的孔隙密度为10ppi至25ppi。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具有覆膜层或者编织网层。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覆膜层或者所述编织网层的孔隙密度为50ppi至254ppi,优选为100ppi至200ppi;所述支撑区段的孔隙密度为10ppi至25ppi。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位于支架的中间部位。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区段位于所述支架的端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区段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每个支撑区段的长度占所述支架的长度的10%至25%。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为锥形支架。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本发明所提供的支架具有设置成适于阻止血管内壁上的斑块进入支架内部的防血管内壁斑块进入支架的区段和设置成适于提供足以防止所述支架在血管中发生移位的支撑力的支撑区段,因此能够有效地阻止血管内壁上的斑块脱落同时防止支架在血管中发生移位。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由此带来的优点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用于植入血管的支架的再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其中,附图中的部件并非一定是按比例进行绘制,其重点在于对本发明的构思进行举例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茵络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2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