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中药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0105.1 | 申请日: | 2016-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904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高忠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5 | 分类号: | A61K36/75;A61P7/10;A61P17/00;A61K35/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血管 神经性 水肿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血管神经性水肿的中药。
背景技术
血管神经性水肿为一种急性局部反应型的黏膜皮肤水肿,是口腔科常见病。其病变好发于头面部疏松结缔组织处,如唇、舌、颊、腭部等,可反复发作,重者引起喉头水肿,甚至窒息死亡。本病与某些食物、药物、化妆品、花粉、感染、昆虫叮咬等因素有关。血管神经性水肿又称巨型荨麻疹,属中医学“瘾疹”、“风疹块”范畴,由肌肤湿毒蕴结,血虚或血热,复感风热而成;或过食辛辣厚味,肠胃积热,复感风邪,使营卫不和、湿热内结而发病。病的反复发作是由于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该病发生后,致局部毛细血管敏感度增高,管壁通透性增加,真皮及皮下组织大量血清渗透到疏松结缔组织内,西药治疗可使毛细血管通透性恢复正常,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并帮助组织吸收渗出液,但发病部位毛细血管壁敏感性过度增高的状态并没有改善,仍处于敏感亢奋状态,各种刺激(正常、非正常)均可能致其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症状再次发生而成反复发作性。通过中药的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益气固表等功效的调节,改善了局部毛细血管的生理状态,从而降低其敏感性。
本发明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紫草根【别名】硬紫草、软紫草。【来源】本品为紫草科植物新疆紫草 、紫草或内蒙紫草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味】 甘、咸,寒。【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注意】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白蒺藜【别名】刺蒺藜、白蒺藜、硬蒺藜。【 来源 】本品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性味】 辛、苦,微温;【归经】归肝经。【功能主治】平肝解郁,活血祛风,明目,止痒。用于头痛眩晕,胸胁胀痛,乳闭乳痈,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摘录】《中华本草》。
荆芥【别名】香荆荠、线荠、四棱杆蒿、假苏。 【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开到顶、穗绿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性味】 辛,微温。【归经】 归肺、肝经。【功能主治】解表散风,透疹。用于感冒,头痛,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炒炭治便血,崩漏,产后血晕。【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5~9g。【注意】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茯苓【别名】茯苓个、茯苓皮、茯苓块、赤茯苓、白茯苓。【来源】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皮”及“茯苓块”。【性味】 甘、淡,平。【归经】 归心、肺、脾、肾经。【功能主治】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注意】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金银花【别名】 忍冬花,银花,鹭鸶花,苏花,金花,金藤花,双花,双苞花,二花,二宝花 。【 来源 】本品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红腺忍冬、山银花(毛萼忍冬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夏初花开放前采收,干燥。【性味】甘,寒。【归经】 归肺、心、胃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注意】 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服。【摘录】《中华本草》。
蝉蜕【别名】蝉退、蝉衣、虫蜕、蝉壳、蚱蟟皮、知了皮,金牛儿。【来源】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的幼虫羽化时脱落的皮壳。夏、秋二季收集,除去泥沙,晒干。【性味】 甘,寒。【归经】 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散风除热,利咽,透疹,退翳,解痉。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麻疹不透,风疹瘙痒,目赤翳障,惊风抽搐,破伤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注意】 孕妇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白鲜皮【别名】白藓皮、八股牛、山牡丹、羊鲜草。【来源】本品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及粗皮,剥取根皮,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脾、胃、膀胱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用于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15g。【注意】虚寒证忌服。恶螵蛸、桔梗、茯苓、萆薢。【摘录】《中华本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夸克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01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中药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治疗皮肤瘙痒的药物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