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控制系统的防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7814.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7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莫善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H9/02 | 分类号: | H02H9/02;H02H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为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刘旭章 |
地址: | 530002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控制系统 防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电气设备防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控制系统的防雷装置。
背景技术
雷电通常分直击雷、电磁脉冲、云闪等几种形式,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也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感应雷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其主要影响电子设备和系统。每年的雷雨季节雷电给人类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亿美元,其中由于感应雷所造成的损失占 70%。感应雷是在闪雷时所产生的瞬间脉冲磁场,这种强大的感应磁场,可在地面 1km 范围内的金属网络中产生感应电荷,包括有线、无线通讯网络,电力输电网络等线路系统。高强度的感应电荷会在这些金属网络中形成强大的瞬间高压电场,从而形成对用电设备的高压弧光放电,最终会导致电器设备烧毁,其中弱电系统受到的危害更大。
目前市面上多采用的防雷装置是气体放电管加热敏电阻防雷组合,由于气体放电管存在气体慢性泄漏现象而热敏电阻又为高分子结构,因此长时间使用后两者的性能均会下降,只能定期更换,使得使用防雷装置的成本较高且不适合直接焊接固定。若采用插槽方式固定,又有可能因为增加了插槽连接而导致防雷性能的降低,同时这类的防雷装置防雷效果较差其明显的缺陷是残压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作简单,安全可靠、全部元器件可焊接在同一块电路板上,无须经常更换元器件,能同时为电源和控制系统提供防雷保护的装置,且防雷效果良好、能有效解决残压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控制系统的防雷装置,包括电源、信号控制网络,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源保护电路、信号保护电路,所述电源保护电路由第一层保护电路、第二层保护电路、第三保护电路组成,所述第一层保护电路由第一浪涌吸收元件D1和第二浪涌吸收元件D2串联组成,所述第二层保护电路由第三浪涌吸收元件T1和第四浪涌吸收元件T2串联组成,所述第三保护电路由第一耦合电感L1、第五浪涌吸收元件T5、第二耦合电感L2串联组成,所述信号保护电路由第一层保护电路、第二层保护电路、第三保护电路组成,所述第一层保护电路由第六浪涌吸收元件D3和第七浪涌吸收元件D4串联组成,所述第二层保护电路由第八浪涌吸收元件T3和第九浪涌吸收元件T4串联组成,所述第三层保护电路由第三电阻R3、第十浪涌吸收元件T6、第四电阻R4串联组成。
通过电源和信号保护电路的第一层保护电路、第二层保护电路将电流经接地端GND排入大地,通过第三层保护电路将剩余的残压进一步降低,同时将两线间的电压钳位在安全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所述信号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
电阻R5、电阻R6、电阻R1、电阻R2主要起到限流作用,避免浪涌吸收元件流过太大电流而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正端U+至电源负端U-之间,依次串接有第五电阻R5、第五浪涌吸收元件T5、第二耦合电感L2、第六电阻R6,所述第一浪涌吸收元件D1的一端接在第五电阻R5与第一耦合电感L1的连接电路,所述第二浪涌吸收元件D2的一端接在第二耦合电感L2与第六电阻R6的连接电路,第一浪涌吸收元件D1与第二浪涌吸收元件D2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三浪涌吸收元件T1的一端接在第一浪涌吸收元件D1与第一耦合电感L1的连接电路,所述第四浪涌吸收元件T2的一端接在第二耦合电感L2与第二浪涌吸收元件D2的连接电路,第三浪涌吸收元件T1与第四浪涌吸收元件T2的公共端接地。
第一浪涌吸收元件D1与第二浪涌吸收元件D2组成的第一层保护电路首先将大部分浪涌电流泄入大地,第三浪涌吸收元件T1和第四浪涌吸收元件T2组成的第二层保护电路将余下的浪涌电流排入大地,达到共模防雷的目的,由第一耦合电感L1、第五浪涌吸收元件T5、第二耦合电感L2组成的第三层保护电路主要是将残压进一步降低,同时将两线间的电压钳位在安全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信号控制模块正端V+与信号控制模块负端V-之间依次串有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十浪涌吸收元件T6、第三电阻R3、第一电阻R1,所述第七浪涌吸收元件D4的一端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电路,第六浪涌吸收元件D3接在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电路,第六浪涌吸收元件D3与第七浪涌吸收元件D4的公共端接地,所述第九浪涌吸收元件T4的一端接在第二电阻R2与第四电阻R4的连接电路,所述第八浪涌吸收元件T3的一端接在第三电阻R3与第一电阻R1的连接电路,第九浪涌吸收元件T4与第八浪涌吸收元件T3的公共端接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大学,未经广西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7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报文检测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业务安全访问的方法、装置及服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