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7216.9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01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丽;陈庆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32;A61L15/24;A61L15/26;A61L15/08;A61L15/4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糖 基多 纳米 纤维 敷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包括依次层叠的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和负载有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亲水性聚合物膜,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为壳聚糖纳米纤维和亲水性聚合物纳米纤维相互交错排列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该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包括三层,底层的壳聚糖纳米纤维膜能够对伤口进行止血抗菌;中层的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能够吸收组织渗出液,保持伤口湿润;顶层的负载纳米生物玻璃的亲水性聚合物膜在溶胀过程中逐渐释放生长因子,促进伤口愈合。该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能够响应组织愈合的不同阶段而发挥不同功能;本发明还提供了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研究表明,伤口愈合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炎症期:主要包括内源性及外源性的凝血过程及止血栓的形成、中性粒细胞局部聚集从而引起的炎症反应以及随之而来的吞噬作用及相关的免疫应答;(2)纤维组织增殖期:主要以伤口附近血管、肉芽组织的形成及上皮化为主要特征;(3)瘢痕修复期:伤口中的成纤维细胞作用于肌弹性纤维使之收缩,皮肤基底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和细胞移行形成新生上皮细胞覆盖伤口,标志着伤口愈合过程完成。
传统的伤口敷料如棉、软麻布和纱布等天然纤维是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材料,它们吸水性好,并能保持创面的干燥,但它们对创面愈合无明显促进作用。此外,它们还存在伤口组织容易长入敷料的网眼中,缺乏抗菌性,容易造成粘连和细菌感染等问题。动物性敷料主要用于烧伤和皮肤移植,由于自体皮肤来源的限制,目前猪皮和鱼皮相对比较成功,但敷料的灭菌、消毒和储存都有不便,且抗原性往往难以消除。
理想的敷料应具备包括能保护创面,能吸收渗液,能促进伤口愈合,无免疫原性,舒适和价格低廉等特点。由于壳聚糖具有优良的止血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从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创伤修复的研究中。但是,粉末状壳聚糖与组织创面的粘附力不强,不利伤口愈合,并且降解较缓慢,容易产生组织粘连、纤维囊肿等副作用。而单一组分的壳聚糖敷料无法保持创面的湿润,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过程。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能够保持创面湿润且利于伤口愈合的敷料。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壳聚糖基多层纳米纤维膜敷料,包括依次层叠的壳聚糖纳米纤维膜、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和负载有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亲水性聚合物膜,所述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为壳聚糖纳米纤维和亲水性聚合物纳米纤维相互交错排列形成的三维网络结构。
其中,所述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中,所述壳聚糖纳米纤维的质量分数为30%-50%。
其中,所述亲水性聚合物包括聚乙烯醇、明胶、纤维素和聚氧化乙烯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所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为SiO2-CaO-P2O5。
其中,所述负载有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亲水性聚合物膜包括亲水性聚合物纤维和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所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均匀分散在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的表面,所述纳米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占所述亲水性聚合物纤维的质量比为5%-40%。
其中,所述壳聚糖纳米纤维膜的厚度为20μm-50μm。
其中,所述壳聚糖-亲水性聚合物复合膜的厚度为50μm-100μm。
其中,所述负载有纳米生物活性玻璃的亲水性聚合物膜的厚度为20μm-50μ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未经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72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