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装置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捆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55631.0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45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竹内勝;小林广髙;小日向俊纪;竹内俊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5/047 | 分类号: | G03G5/047;G03G5/05;G03G5/06;G03G9/08;G03G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金玉兰;王颖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感光 装置 捆包体 | ||
本发明廉价地提供电子照相感光体、电子照相装置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捆包体,即使不使用高价的树脂薄膜作为保护部件,不管感光体的保护部件的材质如何都能够抑制带电记忆的产生。在导电性基体(1)上直接地或隔着中间层(2)依次设置电荷产生层(3)和电荷输送层(4)的负带电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电荷输送层至少含有空穴输送物质、电子输送物质和粘合剂树脂,并且由式(1)所示的空穴输送物质的质量(P)与电子输送物质的质量(N)的质量比(RPN)质量%满足式(2),RPN=(N/(P+N))×100(1),1≤RPN≤40(2)隔着厚度为50μm且表面电阻率为2×107Ω/cm2的树脂片以+6kV的电压外加5秒钟的外加前后的表面电位差ΔVo和半色调电位差ΔVh都在15V以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也称为“感光体”)、使用其的电子照相装置以及电子照相感光体的捆包体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在复印机或打印机、传真等使用了卡尔逊法的电子照相应用装置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多为利用硒或硒合金、氧化锌、硫化镉等无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而成的无机感光体。但是,最近有效利用无公害性和成膜性、轻型性等优点而利用有机类的光导电性材料而成的有机感光体的开发正在飞速发展。
其中,所谓的功能分离层叠型有机感光体因通过用适于各自功能的材料形成各层从而容易控制特性等诸多优点,因此成为有机感光体的主流,该功能分离层叠型有机感光体是将感光层以功能分离的形式层叠在主要具有受光时的电荷载流子产生功能的电荷产生层以及主要具有在暗处的带电位保持的功能和受光时的电荷载流子输送的功能的电荷输送层而成。
但是,这样的有机感光体的表面硬度比较软,因此存在容易因外部因素而受到损伤的问题。另外,还存在感光体因曝露于外界光而容易使电子照相特性产生疲劳现象的问题。对此,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提出了对感光体缠绕遮光保护部件并将其通过粘性胶带固定的捆包方法。
但是,在这样的捆包方法的情况中,存在将覆盖的遮光保护部件从感光体剥离时,在遮光保护部件和感光体之间产生摩擦带电,在感光体表面积蓄静电荷,在电子照相装置中进行印字时表现出图像不均匀,成为所谓的带电记忆的原因的情况存在。为了不产生这样的带电记忆所引起的图像不均匀,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将在感光体表面产生与感光体的带电极性相同极性的摩擦带电电荷的材料作为感光体的包装材料来使用的方案。在专利文献1中例如公开有如下方案:对于感光体表面层以聚碳酸酯树脂作为结合树脂的负带电型感光体,将以电子供给性强的尼龙等为主成分的树脂薄膜作为保护部件。
另外,作为感光体的改进的现有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以提供改善反复使用时和使用环境条件改变时等的电气特性的稳定性并且不产生记忆等的图像障碍的良好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为目的,在具备依次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而成的感光层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中,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特定的电子输送性化合物。并且,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以抑制对于感光体表面的疏水性二氧化硅的附着,并且防止该附着引起的调色剂薄膜成形为目的,为了使感光体与清洁刮片的摩擦带电量为规定范围内而在层叠型有机感光体的电荷输送层中含有电子接受物质。
除此以外,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以提供高灵敏度且无图像雾化,并且无曝光记忆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为目的,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作为空穴输送剂的特定的二苯乙烯衍生物、作为电子输送剂的特定的二萘醌衍生物。进而,在专利文献5中提出了如下技术方案:以提供耐光性优异的层叠型电子照相感光体为目的,作为依次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并且电荷输送层形成在表面的感光体,在电荷输送层中含有特定的四苯基联苯胺系化合物或者特定的含有三苯基氨基的苯乙烯系化合物、特定的吡唑亚乙烯基-2,6-二叔丁基-苯醌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4-70785号公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56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化性树脂组合物、干膜、固化物和印刷电路板
- 下一篇:调色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