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7123.X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531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臧金光;李永亮;闫晓;朱海雁;黄彦平;李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G21C17/00 | 分类号: | G21C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0 | 代理人: | 唐邦英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用于 高压 环境 加热 模拟 压力 补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补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
背景技术
为开展堆芯典型热工水力现象的机理性实验研究和工程性实验验证,之前需预开展堆外电加热模拟组件实验研究。电加热模拟组件包括电加热件和流道筒体。其中电加热件用电源释热模拟核裂变释热代表燃料棒束,流道筒体用于构建流道结构,同时作为压力边界营造热工实验环境。
为满足电气设计的要求,电加热模拟组件需从两端贯穿承压流道。电加热模拟件位于流道内高压环境的部分,会受到液体工质压强的压迫作用。由于模拟件沿轴向向上和向下的承力面积不同,在压强作用下会产生轴向非平衡力差。同时模拟件一般自重较大,也会在轴向方向上产生明显的作用力。非平衡力差与模拟件自重的综合作用会在模拟件与承压筒体的接触面积处产生附加压强,给承压筒体密封增加困难,也不利于模拟件的稳固。另外,加热模拟件在工作时也会出现热膨胀,产生扭曲变形。
发明内容
为解决加热模拟件在压强作用下容易产生轴向非平衡力差、安装不稳固、承压筒体密封困难等缺陷,本发明特提供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包括电加热模拟件、压盖以及固定在电加热模拟件下端的压杆,压盖上端开设有凹槽A,压杆滑动设置在凹槽A中,压杆的下端与凹槽A之间形成压力腔,压盖底部开设有与压力腔相通的取压孔;还包括上法兰、下法兰以及与取压孔连接的压力补偿装置;所述电加热模拟件、压盖分别与上法兰、下法兰的中心通孔螺纹连接,上法兰与下法兰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
进一步,所述压杆下端外壁上开设有密封槽,还包括设置在密封槽中的O型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压杆上端开设有凹槽B,电加热模拟件下部与凹槽B通过螺纹连接。
进一步,所述压力补偿装置包括引压管以及压力补偿源,引压管一端与压力补偿源连接,另一端与取压孔螺纹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压杆滑动设置在凹槽A中,压力腔容积可变,依靠压盖与压杆的相对滑动,可以抵消轴向的热膨胀量,解决了由于电加热模拟件自重与非平衡压差引起的附加载荷,增强了模拟件的安装可靠性。
2、压力腔与压力补偿装置相通相连,由于压力补偿装置的压力与流道承压筒体内压力接近,压力腔内液体压力也与流道承压筒体内压力接近,从而可为电加热模拟件提供压力补偿。
3、O型环密封的设置使得压杆与压盖间的密封适用于较宽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增强了压力补偿结构的适用范围。
4、电加热模拟件的下部与压杆上的凹槽B通过螺纹连接,使得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载荷及轴向位移能够沿压杆传递到压盖上。
5、在不同实验工况中,由于承压筒体与实验回路的压力较为接近,使得压力补偿源具有协调性和灵活性。
6、压杆与电加热模拟件螺纹连接,电加热模拟件与压盖法兰连接,压盖与引压管螺纹连接,使得各零件之间使用和拆卸方便,增强了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零部件名称如下:
1-电加热模拟件,2-压盖,3-压杆,4-凹槽A,5-压力腔,6-取压孔,7-上法兰,8-下法兰,9-压力补偿装置,10-O型密封圈,11-凹槽B,12-引压管,13-压力补偿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的用于高压环境下电加热模拟件的压力补偿结构,包括电加热模拟件1、压盖2以及固定在电加热模拟件1下端的压杆3,压盖2上端开设有凹槽A4,压杆3滑动设置在凹槽A4中,压杆3的下端与凹槽A4之间形成压力腔5,压盖2底部开设有与压力腔5相通的取压孔6;还包括上法兰7、下法兰8以及与取压孔6连接的压力补偿装置9;所述电加热模拟件1、压盖2分别与上法兰7、下法兰8的中心通孔螺纹连接,上法兰7与下法兰8通过螺栓紧固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712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