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清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8826.6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66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修祥;陈秋仪;贝绍轶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1H1/05 | 分类号: | E01H1/05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江海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14 | 代理人: | 林倩 |
地址: | 213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持式清洗机。
背景技术
目前, 对门窗栅栏的清洗主要依靠人工,而对城市道路中间用的隔离护栏的清洗方式有人工清洗和借助汽车所配高压水洗刷清洗。已有的行走式清洗机器人由于价格、操作的可靠性差等一系列问题不被广泛采用。而人工清洗劳动强度大,清洗效率低。中国专利号是201320488930.7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栅栏清洗机,采取在小推车车底板中部侧壁上设有立柱,立柱上设有电动机,电动机与蓄电池连接,电动机输出轴上设有滑道,滑道内设有两个滑块,滑块与滑道通过螺栓固定,平行四边形刷头其中一对角线上两个角分别固定在两个滑块上,清洗刷两侧设有喷水头,滑道上的滑块带动平行四边形清洗刷头转动。上述清洗机不能进入栏杆之间的间隙进行清洗,对一些处于狭隘空间的栅栏清洗,有机器不能到达的死角,对于楼房门窗栅栏,上述清洗机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适于不同场所的栅栏清洗的手持式清洗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一前盖,第二壳体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前盖,第一壳体包括第一筒体和径向设置在第一筒体上的第一前撑板和第一后撑板,第二壳体包括第二筒体和径向设置在第二筒体上的第二前撑板和第二后撑板,第二前撑板和第二后撑板之间设有手持管,手持管的中心线为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对称中线,手持管管腔贯通第二前撑板和第二后撑板,手持管内设有中间轴,中间轴的前、后端分别穿过第一前撑板的前轴孔和第一后撑板的后轴孔伸出,由中间轴将第一前撑板、第一后撑板分别与第二前撑板、第二后撑板铰接,中间轴的后端设有锁紧螺母;第一筒体内设有电机组件和主动轴,主动轴的前侧通过第一前盖的主动轴孔伸出,在主动轴的前端固定有第一刷轮;第二筒体内设有中空从动轴,从动轴的前侧通过第二前盖上的从动轴孔伸出,从动轴的前端固定有第二刷轮,第二刷轮上设有若干喷水孔,第二筒体的后侧依次设有后盖、泵底板和泵体,后盖和泵底板之间的环形空间为水槽,从动轴的后端伸入泵体内,泵体内的离心叶轮固定在从动轴上,泵底板上设有通向水槽的透水孔,从动轴上设有连通水槽和从动轴轴腔的若干后径向小孔以及连通从动轴轴腔和第二刷轮上的喷水孔的若干前径向小孔,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设有传动机构。
第一前撑板和第二前撑板局部重叠,第一前撑板的重叠面上围绕前轴孔孔口设有前牙盘,第二前撑板的重叠面上围绕手持管管腔开口设有前牙盘,第一前撑板和第二前撑板之间通过两前牙盘啮合而被进一步锁紧;第一后撑板和第二后撑板局部重叠,第一后撑板的重叠面上围绕后轴孔孔口设有后牙盘,第二后撑板的重叠面上围绕手持管管腔开口设有后牙盘,第一后撑板和第二后撑板之间通过两后牙盘啮合而被进一步锁紧。
所述传动机构处于第一前盖和第二前盖的盖内侧,传动机构具有连接在第二前撑板上的过渡轴、设置在主动轴与中间轴之间的一级带传动、设置在中间轴与过渡轴之间的齿轮传动、设置在过渡轴与从动轴之间的二级带传动。
第一壳体由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拼接而成,左半壳体为角尺状,右半壳体为直尺状,两者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本发明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本清洗机整体结构简单紧凑、操作容易,方便携带,由于体积小,单人手持操作,对栅栏周围的空间大小没有要求,无论是道路上用的隔离护栏还是楼房的栅栏门窗都能清洗,所以能适于不同场所的栅栏清洗, 2. 本清洗机两个刷轮中心距能调,使两刷轮能进入不同间距的栅栏缝隙中,清洗效果好。3.两个刷轮中心距调整好后,两壳体之间由锁紧螺母锁紧,再通过两副牙盘啮合,进一步提高两壳体的连接可靠性,保证两个刷轮中心距不变化。3.该清洗机既能水洗,又能干洗、相对人工清洗,清洗效率高且劳动强度低,相对现有机器清洗,灵活轻便,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图1在成直线状态下的D-D剖视图。
图3是图1的成角度状态下的C-C剖视图。
图4是前盖的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后盖的视图。
图7是图6的左视图。
图8是第一壳体的左半壳体的视图。
图9是图8的左视图。
图10是第一壳体的右半壳体的视图。
图11是图10的右视图。
图12是第二壳体的视图。
图13是图12的右视图。
图14是第一种第二刷轮的视图。
图15是图14的右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理工学院,未经江苏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88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