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源装置、用于电源装置的电源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5201.6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660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大西雅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NEC平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G05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韩峰;孙志湧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装置 用于 控制 方法 以及 记录 介质 | ||
本发明涉及电源装置、用于电源装置的电源控制方法以及记录介质。公开一种电源装置和电力控制方法。所述电源装置能够将电力的转换效率最优化,从而能够根据负载的操作状态提供负载所需要的电力,负载是电力的供应对象。电源装置(40)包括控制单元(41),控制单元(41)基于新电力预测信息(101R)参考存储单元(3),确定基准值,并控制电力转换单元(4)根据所确定的基准值来调节电力转换效率,其中存储单元(3)用于存储电力信息(103),其中电力预测信息(101S)指示电力的预测值,且输出电力信息(102S)指示输出电力值。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9月10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78356的优先权,通过参考将其全部内容合并于本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电源装置的输入电力与输出电力之间的转换效率最优化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加强,低功耗工作的电子装置迅速发展。例如,在产生驱动电子装置所必须的电力的过程中,从实现节能的角度来看,减少电源装置中的电力损失是主要课题。作为减少这种电力损失的方法,已知反馈方法。换言之,该方法检测从电源装置输出的电力的状态。该方法根据所检测的电力状态来控制输出电力。当采用反馈方法时,电源装置例如在从DC电力转换为AC电力时将电力转换效率(在本申请中,下面简称为“转换效率”)最优化。作为存在的现有技术,除了上述反馈方法之外,例如还有PTL 1和PTL2中公开的技术。
PTL 1公开的技术涉及电路板结构。电路板结构包括多个参数电路、选择电路以及输出电路,在每个参数电路中由参数指定操作,选择电路用于选择参数电路的任何一个,输出电路用于输出由选择电路选择的参数电路中包括的参数。多个参数电路包括用于各个参数电路的彼此不同的参数。因此,输出电路可以通过利用所选择的参数电路将不同的参数输出。换言之,用于接收参数的接收电路可以从输出电路接收不同的参数。PTL 1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8-046915。
PTL 2公开的技术涉及控制装置以及控制电力转换装置的方法。PTL 2公开的技术用于控制电力转换装置,例如将转换效率调节为目标转换效率。PTL 2是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6-020417。
PTL 1只描述了将由选择电路选择的参数电路中包括的参数输出。换言之,PTL 1既不考虑减少在产生电力的过程中损失的电力,也未提及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任何主题。
在PTL 2公开的控制装置中,通过利用电力转换装置将从DC电源设施(例如太阳能光伏系统)输出的DC电力转换为AC电力。控制装置基于从DC电源设施输出的DC电力以及通过转换获得的AC电力,确定电力转换装置中电力的转换效率。控制装置控制电力转换装置,将所确定的电力转换效率调节为目标转换效率。通过这种方式,PTL 2中公开的控制装置基于从DC电源设施输出的输出值,校正(下面也称为“后期校正”)转换效率。换言之,控制装置通过利用上述反馈方法来校正转换效率。因此,在PTL 2中可能难以在最佳定时将转换效率控制为目标转换效率。作为结果,在PTL 2中,可能难以减少电力转换装置中的电力损失。
通过这种方式,在根据输出电力的状态将电力的转换效率最优化的方法中,不仅难以跟踪电子装置中消耗的电力,而且对于减少要损失的电力也有限制。换言之,通过这种方法可能难以充分地产生电力减少效果。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根据是电力的供应对象的负的工作状态将电力的转换效率最优化、从而能够提供负载所必需的电力的电源装置等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源装置包括以下配置。
也就是说,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电源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NEC平台株式会社,未经NEC平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5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