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控博物馆展柜恒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4458.X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55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张阳;徐悦;钟颖;吴健;王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22/02 | 分类号: | G05D22/02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4101 | 代理人: | 孙琴,何梅生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博物馆 展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博物馆文物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可调控博物馆展柜恒湿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博物馆展柜内微环境湿度控制一般都采用集中控制的方法,即只利用恒湿机组负责整个博物馆展厅内所有博物馆展柜的湿度调控,恒湿机组将调湿后的空气通过管路通入博物馆展厅中的各个博物馆展柜中,实现对博物馆展柜微环境的湿度调控。这种方法给文物的保护带来一定隐患。一方面,单台恒湿机组难以满足展厅内所有博物馆展柜的差异化需求。恒湿机组只能输出统一的湿度值,单一湿度控制值不能满足展厅内所有文物对其展柜的差异化湿度环境的要求,这就造成展厅内只有部分的文物获得理想的湿度环境,其余文物将处于不适宜的湿度环境,面临毁坏的危险。如果要满足不同文物的差异化环境需求,则需要多台恒湿机组,提供不同湿度的气体,成本高,并可能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现有控制方法难以保证展厅内所有博物馆展柜的进气量一致。利用管路将恒定湿度的空气传送到各个博物馆展柜,造成位于管路前端的博物馆展柜将获取较大的气量,管路后端的博物馆展柜获得气量较小,造成博物馆展柜气量不平衡,将导致部分博物馆展柜湿度控制效果较差,并且能量损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调控博物馆展柜恒湿系统,以克服各个博物馆展柜控湿气量不平衡的弊端,并满足不同博物馆展柜差异化控湿的需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可调控博物馆展柜恒湿系统,所述博物馆展厅内设有多个博物馆展柜,所述恒湿系统包括恒湿机组,所述恒湿机组通过输气管路分别与所述多个博物馆展柜相连通并以正压的方式将恒湿气体送入博物馆展柜,所述输气管路包括一个主管路和与所述主管路分别连通的多个分支管路,所述多个分支管路分别与所述多个博物馆展柜一一对应连通,所述多个分支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每个博物馆展柜对应连接有一个微环境湿度测控系统,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系统包括所述阀门、湿度传感器及微环境湿度测控模块,所述阀门用于调节对应博物馆展柜的进气量大小,所述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对应博物馆展柜内的实时湿度信息,并通过通讯方式传递给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模块,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模块包括分析处理单元和测控单元,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实时湿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到阀门开合度控制量并将所述阀门开合度控制量传递给所述测控单元,所述测控单元根据所述阀门开合度控制量来控制博物馆展柜对应的阀门的开合度,所述阀门开合度控制量通过以下控制公式得到:
C开合=α|H柜内-H目标|+β|H初始-H柜内|
其中,C开合为阀门开合度控制量,α为控制比例系数,β为初始控制系数,H初始为恒湿机组对外输出气体的初始湿度,H初始通过在恒湿机组上预先设定,H柜内为湿度传感器采集的博物馆展柜内的实时湿度,H目标为博物馆展柜内湿度控制目标值,α、β和H目标均为设定值;
所述阀门完成单次调节动作后将所述阀门的当前开合程度信号反馈给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模块,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模块内部的测控单元测量所述阀门的当前开合程度信号得到阀门反馈信息,所述测控单元将所述阀门反馈信息传递给所述分析处理单元,所述分析处理单元对接收到的阀门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所述恒湿系统还包括微环境智能监控平台,所述微环境智能监控平台通过通讯模块与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系统通讯连接,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系统定时将自身的工作状态信息以及接收到的实时湿度信息上传给所述微环境智能监控平台,所述微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显示并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统计分析结果,所述微环境智能监控平台发出控制指令给所述微环境湿度测控系统从而控制阀门的开合度。
所述控制比例系数α和初始控制系数β的取值范围为:1/50≤α≤1,1/50≤β≤1。
所述恒湿机组对外输出气体的初始湿度H初始的取值范围为:30%RH≤H初始≤80%RH。
所述博物馆展柜内湿度控制目标值H目标位于H初始与所述博物馆展柜所处的外界环境的环境湿度之间。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未经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445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气能BGA焊台加热底座
- 下一篇:一种吸能式保险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