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8714.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1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栋;汤承;徐伟幸;丁仕成;傅彬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蓝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冯燕平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涡流 泵盖 周向沟槽 泵腔 离心泵泵盖 轴向力 流体 减小 叶轮后盖板 流体压力 边界层 抽吸泵 盖表面 后盖板 密封腔 阻碍 密封 流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包括泵盖,所述泵盖上开有2~3圈周向沟槽;周向沟槽可以抽吸泵盖表面边界层中滞止了的流体,强化了流体在泵盖表面的流动,进而增强了在叶轮后盖板与泵盖之间的泵腔内的二次涡流。这种二次涡流会阻碍颗粒进入密封腔,而增强后的二次涡流可以阻碍更多的颗粒,甚至抛出泵腔,防止颗粒进入密封。同时,由于周向沟槽增强了二次涡流,泵腔内的流体压力会降低,致使作用在后盖板的轴向力减小,所以该结构还有助于减小泵的轴向力,使泵运行更稳定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离心泵输送原料介质,然而许多原料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漂浮物),给离心泵的密封装置带来很大困难。由于悬浮颗粒物(漂浮物)数量多、体积小,会随原料液体流动进入离心泵的密封腔室,使密封失效,造成原料泄漏,降低了机械密封的使用寿命,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在避免采用复杂装置或结构的前提下,防止阻碍颗粒物进入离心泵的密封装置,改善密封环境,提高械密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包括离心泵泵盖,所述泵盖上开有若干圈周向沟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泵盖上开有2~4圈周向沟槽。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周向沟槽位于泵盖与流体接触环面的中内侧。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周向沟槽的宽度为0.05~0.1*(D-D0),深度为0.05~0.15*(D-D0),D为泵盖与流体接触环面的外径,D0为环面内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周向沟槽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或三角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在泵盖上开周向沟槽,利用沟槽吸去边界层中已滞止了的流体,会使沟槽开口附近的流体加速,而且由于形成了新的边界层,泵盖表面的压力梯度将减小,流体能在更小的逆压下流动,大大增强了二次涡流,使得颗粒难以继续向密封腔运动。同时,叶轮一侧的流体获得了更多的动能,颗粒在流体的曳力下会加速向叶轮出口运动,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抛出泵腔,随流体向下游流动。另外,由于沟槽增强了二次涡流,泵腔内的流体压力会降低,致使作用在后盖板的轴向力减小,使泵运行更稳定。利用沟槽加强了流动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泵盖的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泵盖右向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中:1.泵盖,2.叶轮,3.泵体,4.密封装置,5.周向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图1和图2所示为本发明所述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止颗粒进入密封装置的离心泵泵盖,包括离心泵泵盖,所述泵盖1上开有2~4圈周向沟槽5,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泵盖1上开有3圈周向沟槽5;所述周向沟槽5位于泵盖1与流体接触环面的中内侧。所述的周向沟槽5的宽度为0.05~0.1*(D-D0),深度为0.05~0.15*(D-D0),D为泵盖1与流体接触环面的外径,D0为环面内径。
所述的周向沟槽5的截面形状可为矩形或三角形等形状,使其更贴合加工机床的刀头,更容易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蓝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蓝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87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