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63139.0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兆;赵理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4 | 分类号: | E04B2/84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9 | 代理人: | 程笃庆,黄乐瑜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复合 墙体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墙体施工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公共机构绿色节能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旨在发展绿色建筑、推动节能减排,提供一套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绿色节能技术体系,强化能源资源管理,实现绿色施工和低碳经济。现浇保温复合墙体施工技术是本课题的重要研究对象,是控制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污染和对人体健康危害,实行对固体废物的资源化回收、在循环利用,创造一种不影响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和高效利用资源的全新施工工艺,以尾矿粉等工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料,加入水泥以及复配添加剂,用化学发泡技术替代了物理发泡技术,实现了一种可以现场浇筑的新型保温复合墙体。
现浇保温复合墙体是利用轻钢龙骨和水泥压力板支模后,现场浇入新型刚性保温材料而制成的一次成型复合墙体,其中新型刚性保温材料是以大量尾矿粉、粉煤灰、硼泥等工业废弃物为主要原材料,通过可回收再利用,实现变废为宝。通过建筑行业龙骨墙体施工工艺,横向转移和渗透其技术内容,研究确定现浇轻质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技术,推广应用绿色环保节能技术,减少废弃物排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节约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放线;
S2、固定加强龙骨;
S3、进行墙体龙骨施工;
S4、进行水电设施预埋固定操作;
S5、进行墙体外模板铺装;
S6、进行墙体内模板施铺装;
S7、进行孔洞及板缝胶泥抹平封堵操作;
S8、进行墙体芯料浇筑操作。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2时,在端墙、门窗洞口两侧设置加强龙骨,且外墙没测设置2根,内墙每侧设置1根。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3时,上、下横向龙骨用射钉与结构固定,且射钉间距为600-800mm;竖向龙骨安装时需要放置穿心骨和卡片。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3时,上、下横向龙骨在门窗洞口处需要截断时,射钉固定点距离端部不小于50mm。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3时,竖向龙骨需要接长时,应采用对接连接,对接处内衬龙骨长度不小于300mm,并用拉铆钉固定,且每面使用的拉铆钉的数量不小于2。
优选地,在墙体上预埋的孔洞与竖向龙骨位置冲突时,应对竖向龙骨的布置进行调整,且在孔洞口的四周采取加强措施。
优选地,在进行步骤S8时,在墙体芯料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已浇筑成型部位与浇灌口的高度,避免浇筑时墙体芯料溢出。
本发明通过对墙体龙骨进行加强和固定,来提高墙体的稳定性和坚固性;在端墙、门窗洞口两侧设置加强龙骨,且外墙没测设置2根,内墙每侧设置1根;上、下横向龙骨在门窗洞口处需要截断时,射钉固定点距离端部不小于50mm,以保证安装的稳定性;当竖向龙骨需要接长时,应采用对接连接,对接处内衬龙骨长度不小于300mm,并用拉铆钉固定,且每面使用的拉铆钉的数量不小于2,如此,增加龙骨的坚固性;在墙体上预埋的孔洞与竖向龙骨位置冲突时,应对竖向龙骨的布置进行调整,且在孔洞口的四周采取加强措施;一方面保持墙面的稳固,另一方面保证复合墙体的保温设计效果;在墙体芯料浇筑过程中,应注意已浇筑成型部位与浇灌口的高度,避免浇筑时墙体芯料溢出;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工艺和施工方法的要求,从而实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精准控制,保证施工的效率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的步骤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现浇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施工放线;
S2、固定加强龙骨;在进行步骤S2时,在端墙、门窗洞口两侧设置加强龙骨,且外墙没测设置2根,内墙每侧设置1根,用于固定门窗框。加强龙骨采用40mm×60mm×2mm方管,方管端部焊接25mm×25mm角钢,角钢用M8膨胀螺栓与混凝土结构固定,墙宽小于500mm的加强龙骨之间竖向高度每隔1.2-1.4m用25mm×25mm角钢焊接加强,形成格构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芜湖合建路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31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AGV小车跟随的照明方法
- 下一篇:一种有机发光二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