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51981.2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5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贾永季;方锦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永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52 | 分类号: | B29C70/52;B29C70/5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谈杰 |
地址: | 22511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钢 拉挤机 自动 定长 切割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生产设备,尤其涉及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包括滚轮架和支撑架,滚轮架与支撑架间隔设置,滚轮架上设置有滚轮,且滚轮架内部设置有牵引电磁铁,支撑架上设置有滑行轨道,滑行轨道上设置有切割小车,切割小车与所述牵引电磁铁之间连接有牵引线,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能够实现定长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玻璃钢又称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是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合成树脂作为粘合剂,经过特定的成型工艺制作而成。玻璃钢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具有比重小、比强度高、比模量大、耐烧蚀、电性能优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国防、航空、航天以及工业建设中,已成为军工、民用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材料。在生产玻璃钢极管时,原有切割装置需要手工量出长度,而且切割截面成螺旋状(需二次切割整型),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且也造成一定的材料浪费。
授权公告为CN 105415713A的专利: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它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配料装置、成型模具、牵引机构以及切割机构,所述切割机构的后侧设置有下料区,所述成型模具的出料口处设置有冷却系统,所述牵引机构包括用于夹紧玻璃钢的夹紧装置和推动夹紧装置向前移动的推动装置,所述切割机构包括支撑座、喷水装置、切割电机、控制箱和吸尘装置,所述支撑座包括竖直设置在机架两侧的支撑杆和平行设置在支撑杆上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下方设置有切割片。本发明采用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上的各道程序都是连接起来,减少工作人员人工操作步骤,但是该专利结构过于复杂,没有切割截面的问题,而且不能完成定长的切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过于复杂,切割截面为螺旋状,而且不能完成定长切割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玻璃钢拉挤机自动环向定长切割装置,包括滚轮架和支撑架,所述滚轮架与支撑架间隔设置,所述滚轮架上设置有滚轮,且滚轮架内部设置有牵引电磁铁,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滑行轨道,所述滑行轨道上设置有切割小车,所述切割小车与所述牵引电磁铁之间连接有牵引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切割小车包括小车支架、小车滚轮、切割电机、滚筒、旋转电机和旋转齿轮,所述滚筒安装在小车支架上方,且滚筒外部安装有切割电机,所述滚筒的端部安装有旋转齿轮,所述滚筒端部固定安装有所述旋转电机,所述旋转齿轮与所述旋转电机相互配合,所述小车滚轮安装在小车支架下方,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旋转齿轮转动,从而实现滚筒的转动,最后带动切割电机转动,实现玻璃钢的切割。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进给电机,所述进给电机安装在滚筒外部,且进给电机位于切割电机下方,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进给电机推动切割电机向滚筒中心位置进刀,达到切割玻璃钢极管的目的,其中滚筒与切割电机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切割槽,方便切割电机进出。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推进铰链,所述推进铰链分别连接所述进给电机、切割电机。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接近体开关,所述接近体开关包括第一接近体开关、第二接近体开关、第三接近体开关、第四接近体开关、第五接近体开关、第六接近体开关和第七接近体开关,所述第一接近体开关和第二接近体开关上下间隔安装在滚筒的后半段,所述第一接近体开关位于第二接近体开关上方,所述第三接近体开关和第四接近体开关上下间隔安装在滚筒前半段,所述第三接近体开关位于第四接近体开关上方,所述第五接近体开关安装在滚筒内部,且第五接近体开关位于第二接近体开关下方,所述第六接近体开关、第七接近体开关并排设置在支撑架的后端,采用本步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接近体开关接收信号,实现自动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永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永纪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519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