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3D打印的义齿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610739228.1 | 申请日: | 2016-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33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张靖;金良;曾祥伟;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C13/00 | 分类号: | A61C13/00;A61C1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508 | 代理人: | 郑兴旺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打印 义齿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齿科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采用3D打印的义齿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在齿科领域中,制造义齿首先需要牙齿制膜,其制作方法具体为:先在病人牙齿上取模,一般使病人在硅胶口模上留下自身的牙印,在牙印内灌入石膏,形成石膏工作模,石膏工作模与口腔内部牙齿的原型相同,随后通过扫描仪对石膏工作模进行三维扫描,自动生成优化后的三维模型,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进行后续蜡型制作,第一种,通过人工手动制模的方式,在对应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凭借经验,人工手动在石膏工作模上涂覆第一层蜡(该层蜡具有易脱离的特性),在第一层蜡的基础上继续涂覆第二层蜡(该层蜡具有一定的坚固性,主要用于稳定蜡型),继续涂覆起到流道作用的第三层蜡,该层蜡与第一层蜡、第二层蜡相连通,第一层蜡、第二层蜡和第三层蜡构成了蜡型,将制作完成的蜡型从石膏工作模上取下即完成蜡型制作;第二种,将三维模型导入电脑系统中,利用五轴雕刻设备对原料蜡饼直接进行雕刻,制得蜡型;两种方式制作完成的蜡型后续均进行包埋、金属液填充等工序。
上述的第一种蜡型制作方式,受到人工上蜡速度的制约,其工作效率较低,同时由于上蜡更多的是凭借工人的经验,其蜡型的精度难以保证;第二种蜡型制作方式,由于牙齿表面高低起伏不平,其工作效率较低、设备成本较高,雕刻工艺对原材料的浪费较为严重,现有技术存在改进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3D打印的义齿加工工艺,该工艺通过3D打印,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工成本,节省开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采用3D打印的义齿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制得与病人口腔内部牙型相同形状结构的石膏工作模;
步骤(b),通过扫描仪对石膏工作模进行三维扫描,进行义齿表面设计,自动生成优化后的三维模型;
步骤(c),将三维模型导入3D打印设备,将3D打印原料放入打印设备物料仓内,进行打印任务,生成带有流道的工作模型;
步骤(d),配制包埋材料,包埋材料呈可形变的固体状态,控制包埋材料的膨胀系数与由3D打印原料制成的工作模型膨胀系数保持一致;
步骤(e),将配制完成的包埋材料堆砌在工作模型外表面,形成腔体,工作模型的流道端口延伸在腔体外侧;
步骤(f),利用加热炉高温加热,腔体内的工作模型受热变成气体,气体随着流道端口溢出腔体,在腔体内部形成内腔;
步骤(g),在加热完成之后立即在内腔内注入金属液,并冷却固化,形成金属初步模型;
步骤(h),打开内腔,取出金属初步模型并在其外表面进行打磨处理;
步骤(i),在金属初步模型表面上烤瓷,制得义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3D打印设备制作工作模型,极大的缩短了加工时间,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出更多的数量,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有效降低了开支总和,同时3D打印设备制作所得的工作模型其壁厚具有较高的精度等级, 有利于提高加工所得的义齿的精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配制包埋材料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步骤(d1),包埋材料由包埋粉、膨胀液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改变水的具体量,保持膨胀液和包埋粉的量不变,设定不同的测试组,制得对应的包埋材料;
步骤(d2),利用不同的测试组制成的包埋材料对应制作义齿,分别将义齿与石膏工作模相配合,观测松紧度,进而筛选出对应的包埋材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定不同的测试组进行义齿的制作,再通过对义齿与石膏工作模松紧度的观测,以达到保持包埋材料与工作模型的膨胀系数一致的目的,进而筛选出最合适的包埋材料,其配制方式简单,直接与石膏工作模配合的方式更加贴合实际情况,有利于提高义齿制作的精度等级,使得义齿具有更好的贴合度,提高使用舒适度。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配制包埋材料的具体步骤还包括:
步骤(d1),包埋材料由包埋粉、膨胀液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而成,改变水的具体量,保持膨胀液和包埋粉的量不变,设定不同的测试组,制得对应的包埋材料;
步骤(d2),利用膨胀系数测定仪测试包埋材料以及工作模型的膨胀系数,进行对比,筛选出膨胀系数最接近的一组测试组所制成的包埋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迅实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392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