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MRP1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25205.5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783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刘金明;冯金涛;许瑞;金亚美;李浩;陆珂;傅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K14/435 | 分类号: | C07K14/435;C12N15/12;G01N33/68 |
代理公司: | 上海序伦律师事务所 31276 | 代理人: | 周东萍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日本 血吸虫 重组 抗原 rsjmrp1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该重组抗原是由包含日本血吸虫MRP1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经表达而制得,所述MRP1基因片段的序列为编码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在制备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MRP1,用于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于血吸虫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MRP1及其在日本血吸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血吸虫病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寄生虫病,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血吸虫病在74个国家流行,大约1亿2千万人为有症状性感染,2千万人受到严重影响。尽管在低感染度下很少引起死亡,但是它的复发特性使它成为终身失调的慢性病。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该病在长江中下游沿岸5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以及四川、云南2省流行。虽然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但迄今仍然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至2013年年底全国仍有血吸虫病患者约184 943例,其中急性血吸虫感染病例9例,当年死亡1700例;2012年全国湖南省、湖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四川省、云南省7个流行省牛血吸虫病的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测阳性率为0.58%,推算的理论病牛数为5284头。
患病家畜,特别是病牛,是我国最重要传染源。及时发现病畜并给予治疗是有效控制传染源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家畜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监测主要采用病原学诊断技术----粪便毛蚴孵化法。随着我国血吸虫病防控和疫情控制巨大成就的取得,我国家畜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越来越低,传统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在发现病畜和确定治疗对象方面越来越困难。免疫学诊断技术主要采用虫卵可溶性抗原(SEA)检测抗体的技术,包括ELISA、IHA等;但SEA抗原和其它吸虫如片型吸虫感染血清有较高的交叉反应。虽然在基因工程诊断抗原研究方面已有不少报道,但目前还没有一种基因工程抗原可以开展大规模的应用。继续筛选敏感特异的诊断抗原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的一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目前缺乏敏感特异的血吸虫病诊断抗原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rSjMRP1,该重组抗原用于诊断血吸虫病,敏感性高、特异性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该重组抗原是由包含日本血吸虫MRP1(多药耐药性蛋白1)基因片段的重组载体经表达而制得,所述MRP1基因片段的序列为编码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优选的,所述MRP1基因片段的序列为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重组载体,包含日本血吸虫MRP1基因片段,该MRP1基因片段的序列为编码SEQ ID NO.1所示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重组载体的宿主细胞。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日本血吸虫重组抗原在制备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产品中的应用,所述重组抗原为日本血吸虫MRP1重组抗原蛋白,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产品包括试剂盒、或检测芯片。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诊断日本血吸虫病的试剂盒,包含日本血吸虫MRP1重组抗原蛋白,该重组抗原蛋白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
所述试剂盒还包含ELISA酶标板、酶标二抗、酶底物液。
所述试剂盒还包含阳性对照血清、阴性对照血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252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