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2301.8 | 申请日: | 2016-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23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谢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东波 |
主分类号: | F24F7/007 | 分类号: | F24F7/007;F24F11/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吕元辉 |
地址: | 364000 福建省龙***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循环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体循环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体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具有特殊用途的封闭空间广泛用于科学实验和生产,例如保温房、发酵室、醒发室、干燥室等,他们可以用于进行面点食品的发酵、保温,或者肉类食品的脱酸,以及食品的风干保存等,也可以用于各种工业产品的烘烤、干燥等。这些封闭空间必须对其中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提供自然环境不易实现的可控性以及稳定性加以控制调整,这样加工出来的产品或食品的品质才能得到保证。例如,在恒温、恒湿以及气流均匀流动的环境中面点醒发的效果更好,做出来的面点也较为美味。但,现有的生产用封闭空间中,往往没有气体流动或者气体流动紊乱形成乱流,这样即使对气体进行温度控制或者湿度控制也不能达到体系中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均衡分布,造成同一封闭空间体系内局部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差异,而使得相关加工效果(如面点的醒发效果)不稳定和不理想。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封闭空间内气体的均匀流动和循环显得尤其重要,亟需发明一种气体循环系统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或者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新的气体循环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生产封闭空间中,温度、湿度等条件不能在封闭空间各区域均衡分布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循环系统,封闭空间内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封闭空间内,进而通过抽气口抽离封闭空间,封闭空间内进气口与抽气口之间具有气流通过空间。在封闭的空间内设置进气口与抽气口,通过进气口的进气与抽气口的抽气使得封闭空间内气体进行流动,可以很好的保证封闭空间内各区域温度、湿度等分布均衡。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的封闭空间可以为多面体,进气口分布于其中多个面上,处于不同面上的进气口为间歇性交替进气。所述的多面体可以为矩形体、三棱柱、五棱柱形状都行,只要能够围成一个可放置物品的封闭空间即可;采用上述结构进气口分布在多个面上,通过调节气体的交替方式,如在多面体相对的两个面上设置有抽气口与进气口,通过改变这两个相对面上开口的功能,即一个面上的开口在一段时间内执行进气功能,一段时间内执行出气功能,或者当多个面上设有开口,使这些面上的开口交替执行进气与抽气功能,从而可以更加灵活的改变封闭空间内气体的循环方向,进而使得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等分布的更加均衡,不会出现气体长时间往一个方向循环使得一个区域的温度或者湿度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封闭空间为矩形,其中至少一对相对的面上布置有进气口和抽气口,所述的相对的面上布置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所述相对的面指的是相互对立的面,如矩形空间的左侧面与右侧面,前侧面与后侧面,这种在矩形的封闭空间内在相对的面上设置进气口和抽气口,可以更好的实现封闭空间内气流的均衡流动,而设置开口的面不对应而出现气体流动紊乱的现象,配合相对面上布置的进气口间歇性交替进气,更易达到封闭空间内气体流速均衡,温度、湿度等均衡分布。
进一步地,本发明所述进气口和抽气口在封闭空间外通过管道相连而形成气体回路,使得由抽气口从封闭空间抽离的气体通过管道从进气口返回进入封闭空间。所述的气体回路是指设置于封闭空间外的气体管道,用以从封闭空间抽出的气体在此回路中流动,而不会流动到封闭空间外,使得实现气体只在封闭空间内进行循环,避免外界气体引入的干扰;采用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气体通过气体回路实现在封闭空间内的气体流动,所述封闭空间内的气体经由抽气口进入气体回路从进气口再次进入封闭空间,其中经过气体回路的气体都来自与封闭空间内,那么这些气体的组分相同,包括温度、空气的湿度等都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相接近,因此对于封闭空间内的温度、湿度等进行微调就能够保证封闭空间各区域温度、湿度均衡分布,并且十分节能,可以降低使用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东波,未经谢东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2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