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02169.0 | 申请日: | 2015-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7754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朱正海;张鹤雄;张梦辉;刘天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0 | 分类号: | B22D11/1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34134 | 代理人: | 韦超峰,刘佳伟 |
地址: | 243002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晶器 液面 波动 抑制 装置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低碳钢零部件制备;
步骤一中:根据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结构准备低碳钢钢板,将其表面打磨粗糙,根据各部件尺寸进行焊接,制作聚流器(1)、挡流板(2)、出流口(3)、分流器(7)和聚流口(9);再准备四根低碳钢圆柱体并将其表面打磨粗糙,制作吊柱(4),将四根吊柱(4)焊接在出流口(3)上;再准备一根低碳钢圆柱体制作大吊柱(6),将其表面打磨粗糙并焊接在分流器(7)上表面的中心点上,至此制作完成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金属构架;
步骤二、涂覆层材料准备;
步骤二中:根据涂覆层的组分要求称取各组分,该涂覆层材料由如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85%CaO、1.8%MgO、3.2%MnO、0.5%Al2O3、1.5%SiO2、0.05%FeO、0.15%Fe2O3、4%ZrO2、3.8%Cr2O3,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加水使之搅拌成泥状;
步骤三、涂覆工序;
步骤三中:将步骤二的涂覆层材料均匀地涂抹于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内、外表面;
步骤四、养护并烘干;
步骤四中:将步骤三的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在常温下自然养护15~20小时,将自然养护后的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放入烘烤炉内:烘烤温度在80~100℃,烘烤3小时;烘烤温度升至150~200℃,烘烤1.5小时;烘烤温度升至200~250℃,烘烤1小时;烘烤温度升至300~350℃,烘烤1小时;烘烤降温至200~250℃,烘烤1小时;再次降温至80~100℃,烘烤1小时,烘烤结束后出炉自然冷却即可;
所述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包括聚流机构、分流机构及连接机构,其中:
所述的聚流机构包括聚流器(1)、挡流板(2)、出流口(3)、连接管和聚流口(9),所述的聚流器(1)为一圆柱体,该圆柱体内部设有圆柱体空腔,聚流器(1)侧面设有与其相连通的聚流口(9),聚流口(9)上边沿向上方倾斜;所述的聚流器(1)内部设有挡流板(2),该挡流板(2)固定于聚流器(1)与聚流口(9)上边沿的连接处,挡流板(2)向下方倾斜;所述的聚流器(1)上部设有圆形孔,该圆形孔与其上方的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的出流口(3)为一中心带通孔的矩形块,所述的连接管与其上方的出流口(3)相连通;
所述的分流机构包括分流器(7),所述的分流器(7)为一长方体,分流器(7)本身上部设有6个通孔,且通孔的形状为长方形与两个半圆的组合,分流器(7)本身下部设有矩形凹槽,分流器(7)下部矩形凹槽的四周称为分流器边板(8);所述分流器(7)上部的6个通孔沿着分流器(7)两侧对称分布,且从分流器(7)的中心向分流器(7)两侧,通孔的径向截面积依次增大;
所述的连接机构包括吊柱(4)和大吊柱(6),所述的出流口(3)上表面的四个角分别与4根吊柱(4)的一端相连,上述4根吊柱(4)的另一端与分流器(7)下表面相连;所述的大吊柱(6)一端与分流器(7)上表面的中心点相连,大吊柱(6)另一端与外界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流口(9)上边沿向上倾角=浸入式水口(10)侧孔向下倾角×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挡流板(2)向下倾角为1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晶器液面波动抑制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吊柱(6)与中间包底部或外部支架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尚元冶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0216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