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吨位的桩基试验加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92603.1 | 申请日: | 2016-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0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幸思佳;黄剑锋;张克;张瑞霞;田继开;潘东发;李方峰;毛伟琦;涂满明;万成钢;欧阳华;卢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5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锚桩 桩基 试验加载装置 工程试桩 加载系统 荷载 斜拉杆 横撑 立柱 桩基试验装置 荷载试验 加载装置 可拆方式 施工成本 施工效率 试验荷载 结构体 连接系 试验桩 组设置 锚固 施加 配合 | ||
本发明涉及桩基荷载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单个工程试桩数量较多,荷载较大的桩基试验装置。公开了一种大吨位的桩基试验加载装置,包括:锥形梁、锚桩组、加载系统;锥形梁包括:立柱、斜拉杆、横撑、连接系;各个锚桩组设置于锥形梁的斜拉杆与横撑的节点下方;加载系统设置于锥形梁立柱底部与试验桩顶部之间。本发明采用锥形梁与锚桩组配合的结构体,能够实现大吨位的试验荷载施加,本装置的各个组件之间均通过可拆方式连接,能够适用于单个工程试桩数量较多,荷载较大的情况,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实现锚固加载装置的连续倒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桩基荷载试验领域,特别是涉及单个工程试桩数量较多,荷载较大的桩基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趋势更加明显。桩基础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和最为常见的基础形式,正朝着直径更大、长度更长、单个项目数量更多的方向发展。此时对桩基工程试验必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常规桩基试验方式根据试验荷载、试验场地布置情况通常采用堆载法、锚桩法或者两种方法的结合。这几种方法均有其适用范围,其中堆载法适用于荷载较小、地基情况较好的情况;锚桩法适用于荷载较大,场地较小,但是有合适的施工设备、同时单个项目试验桩数量不多的情况。目前,常规桩基试验所采用的静载试验加载装置存在下述缺陷:
1.主要采用梁式结构,结构笨重、安装不方便、难于倒用。
2.传统的桩基试验荷载难实现大吨位荷载加载。
3.难以适用于单个工程试桩数量较多的情况。
4.工程量大,废时废料,施工成本高。
随着我国建桥施工技术的高速发展,桩基荷载试验规模日益增大:试验桩基直径越来越大、荷载越来越大、单工程试桩数量越来越多。这样的现状对加载装置的规模,锚固装置的可靠度以及工期控制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传统的常规桩基试验所采用的静载试验加载装置难以满足如今大型化、标准化以及环保经济的需求,现在的加载反力装置需要向着结构轻巧、拆装简单、倒用方便的趋势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吨位的桩基试验加载装置,它具有根据大吨位荷载试验的需求,采用新型的锥形梁与锚桩组配合的结构体实现大吨位的试验荷载施加,并能使锚桩承受较均匀的抗拔力,使整个结构更安全可靠,实用性能良好特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吨位的桩基试验加载装置,包括:锥形梁、锚桩组、加载系统;
所述锥形梁包括:立柱、斜拉杆、横撑、连接系;所述斜拉杆与所述锚桩组数量相等,各个斜拉杆的顶部与所述立柱顶部连接,各个斜拉杆底部通过所述横撑与立柱底部连接,各个斜拉杆中部通过所述连接系彼此连接,形成以立柱为锥形梁轴线,斜拉杆锥形梁斜边的锥形结构体;
所述加载系统设置于锥形梁立柱底部与试验桩顶部之间;
加载装置还包括:分配梁、锚固系统;所述各个锚桩组通过所述分配梁设置于所述锥形梁的斜拉杆与横撑的节点下方,分配梁与锚桩组之间通过所述锚固系统连接;
所述锚桩组为四组,各个锚桩组包括四根锚桩,所述分配梁为十字形分配梁。
对上述基础结构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锥形梁的立柱、斜拉杆、横撑、连接系之间,所述加载系统与锥形梁立柱底部及试验桩顶部之间,所述各个锚桩组与锥形梁之间,均以可拆方式连接。
对上述改进方案进行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锥形梁的立柱、斜拉杆、横撑、连接系之间,所述加载系统与锥形梁立柱底部及试验桩顶部之间,所述各个锚桩组与锥形梁之间,所述分配梁与锚桩组及锥形梁之间,所述锚固系统与所述分配梁及所述锚桩组之间,均以可拆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926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