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7024.X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2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芮建良;刘学武;辜晓原;卢驰江;张敏;丁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0 | 分类号: | C02F11/00;C02F11/12;E02F7/10;E02F7/00;E02B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湖泊 污染 处理 垃圾 初选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河湖泊涌中,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下,水体及底泥中多掺杂了大量垃圾,其中包括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等。在进行河道疏浚施工过程中,所含垃圾将随疏浚泥浆一同疏挖出来,而无法实现将垃圾与底泥分离。现有技术中利用格栅机对疏浚泥浆进行除渣,即将垃圾从泥浆中分离出来,然而现有技术中将夹带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泥浆通过格栅机一同分离出来。因此,被分离出来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混合在一起,无法实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分类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包括:第一格栅机和第二格栅机,两者并联设置;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其一端用于与疏浚设备的输泥管道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的另一端相连通,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一格栅机相连通;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其一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相连通,且该端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之间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底部,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二格栅机相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的管径大于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的管径。
进一步地,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为竖直设置的直管。
进一步地,该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还包括第一分流消能器和第二分流消能器,第一分流消能器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二分流消能器固定连接在第二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第一分流消能器的出口边缘与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第二分流消能器的出口边缘与第二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
进一步地,第一分流消能器包括:碗状缓冲构件,碗状缓冲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碗状缓冲构件的底部开设有第一通过口;弧形消能构件,弧形消能构件固定连接在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且弧形消能构件朝碗状缓冲构件的底部突出,弧形消能构件的边缘与第一格栅机的底泥泥浆入口处的内壁具有间隙;并且,第二分流消能器与第一分流消能器之间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碗状缓冲构件上还开有围绕第一通过口的多个第一滤水口。
进一步地,弧形消能构件上开有多个第二滤水口。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垃圾初选系统能够有效地将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分选,从而省去了后续工作人员繁重的分拣工作,提高了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消能器的碗状缓冲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初选系统的实施例的第一消能器的弧形消能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
10、底泥泥浆输送主管道;20、第一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
30、第二底泥泥浆输送支管道;40、连接管路;100、第一格栅机;
200、第二格栅机;101、第一分流消能器;201、第二分流消能器;
111、碗状缓冲构件;112、弧形消能构件;51、第一链式耙齿组件;
52、第二链式耙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建水环境治理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70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河湖泊涌污染底泥处理垃圾分选双层格栅装置
- 下一篇:分体式擦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