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弯曲损耗及时分复用原理的光纤入侵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71138.3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7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夏涛;茅昕;廖招龙;水彪;李学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13/12 | 分类号: | G08B13/12 |
代理公司: | 武汉臻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3 | 代理人: | 郝新慧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振动监测 分光器 信号传输光缆 布设 光缆 弯曲损耗 光纤入侵检测系统 探测光信号 复用原理 终端主机 单位成本 安全技术领域 时序确定 隐蔽性 分束 漏报 误报 入侵 返回 监测 分析 | ||
本发明属于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弯曲损耗及时分复用原理的光纤入侵检测系统,包括终端主机、分光器、信号传输光缆和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至少一个振动监测光缆,其中:信号传输光缆用于实现分光器到振动监测光缆的连接;分光器用于将探测光信号分束,并将探测光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输光缆分别注入到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中;分光器还用于通过信号传输光缆接收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所返回的光信号;终端主机用于将分光器接收并汇总后的光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所发生的弯曲损耗及光信号的时序确定被入侵的待防区域。本发明系统监测范围广、单位成本低、隐蔽性好且低误报漏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弯曲损耗及时分复用原理的光纤入侵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周界入侵监测,是对各种重要设施进行安保工作的重要手段,其监测手段多种多样,主流手段包括了视频监控、红外对射、张力围栏、高压围栏以及泄漏电缆等多种手段,这些手段,在监测性能、可靠性及人工依赖度等多方面各有优劣。
光纤周界监测系统具有如下特点:对探测信号的损耗低,监控范围广,无盲区,单位成本低;隐蔽性好,可挂网及埋地敷设;链路无源,敷设成本低;无电磁辐射,安全性高;属于主动监测,自动化程度高。
基于以上特性,光纤入侵监测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军事及民用领域,其中军事领域包括:边境线、军事基地、军工厂、军用机场、部队油库以及营房等;工业生产及市政领域包括:机场、核电站、水库、化工厂、变电站、炼油厂、监狱、市政府、博物馆以及文物古迹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监测范围广、单位成本低、隐蔽性好、,低误报漏报的基于光纤弯曲损耗的光纤入侵监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弯曲损耗及时分复用原理的光纤入侵检测系统,包括终端主机、分光器、信号传输光缆和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至少一个振动监测光缆,其中:
所述信号传输光缆用于实现分光器到振动监测光缆的连接;
所述分光器用于将探测光信号分束,并将探测光信号通过所述信号传输光缆分别注入到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中;
所述分光器还用于通过信号传输光缆接收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所返回的光信号;
所述终端主机用于将分光器接收并汇总后的光信号进行分析,根据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所发生的弯曲损耗及光信号的时序确定被入侵的待防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具有不同光程,从而使得所述分光器还通过信号传输光缆接收到布设于不同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所返回的光信号对应于不同时序。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机将分光器接收并汇总后的光信号进行分析,得到被入侵的待防区域,具体为:根据待防区域的振动监测光缆是否发生附加弯曲损耗判断是否发生入侵,根据发生附加弯曲损耗的光信号所对应的时序确定被入侵的待防区域。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监测光缆采用环形光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监测光缆采用反射光路。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监测光缆布设于待防区域的周界,采用挂网或地面隔离带式敷设方法。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机还用于将入侵报警信息利用射频信号发送至安保人员所携带的无线巡检仪,供安保人员巡检及排查。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振动监测光缆为埋地型振动传感光缆,其剖面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0.9mmPVC紧套光缆,抗拉芳纶,2.5mm紧套层PE材料,4mm外层紧套层PU材料,其中光纤采用OM1通信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711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