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成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63702.7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5470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22 |
发明(设计)人: | 邵蕴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路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3/08 | 分类号: | H05B33/08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黄佳丽 |
地址: | 201109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电路 线性 驱动 电路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和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包括市电、整流桥、LED串和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具有三个脚,第一脚为高压端,第二脚为地,第三脚为控制端,内部电路包括可控电流源、欠压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所述供电电路从所述高压端取电,为集成电路内部供电和提供信号基准;整流桥的输入端与市电相连,输出正极与LED阳极相连,输出负极接地;LED串的阴极与高压端相连。其优点在于在市电电压较高时,抑制输入功率增大;在市电电压较低时,降低LED电流以抑制LED的电流纹波;在市电电压正常时维持LED电流恒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驱动电路和集成电路的实现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尤其涉及到能够使用低成本专用集成电路实现的线性恒流驱动方案。
背景技术
当前的LED驱动方案以传统的高频开关电源为主,该方案使用高频开关电路,电路复杂,成本高,使得众多厂商开始研究简单、可靠和廉价的线性恒流驱动方案。
图1为目前使用的一种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包含一市电VAC,一整流桥DB、一储能电容C、一LED串,一集成电路U和一电阻Rs。
整流桥DB的输入端与市电VAC相连,输出端正极与LED串的阳极相连,负极接地,储能电容C并联在整流桥的输出两端用以平滑整流电压的纹波;集成电路U有3个脚:第一脚为高压端,连接到LED串的阴极;第二脚为电流检测端,经电阻Rs接地;第三脚接地。
集成电路U1内部包含一供电电路和一压控电流源VCCS:供电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到集成电路U的高压端,输出为集成电路内部供电和提供电压基准;压控电流源VCCS包含两个控制端和两个功率端,第一控制端连接到电压基准Vref,第一功率端连接到集成电路U的高压端,第二控制端和第二功率端都连接到集成电路的电流检测端。集成电路U的电流设置值为:I=Vref/Rs,LED串上流过的电流也是一样。
该方案中,储能电容C两端的最高电压为市电正弦波的峰值,最低电压与集成电路U的电流设置值有关,也就是说,储能电容C两端的最高电压和最低电压都随着市电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储能电容C两端的平均电压也随着市电的变化而变化,这带来了两个问题:
首先,当市电电压升高时,储能电容C两端的电压平均值升高,集成电路U的第一脚的电压平均值也升高,导致电路的效率降低和集成电路U的功耗增大,另一方面,市电电压升高时效率的降低,也使得市电的输入功率随着市电电压的升高而增加。
其次,当市电电压降低时,储能电容C两端的最低电压和集成电路U1的第一脚的电压也会降低,当集成电路U的第一脚的电压下降到足够低时,集成电路U上流过的电流将不再恒定,此时LED串上流过的电流具有工频纹波,LED发光也将出现工频闪烁。
该方案的另一个缺点是:该集成电路的第三脚直接流过LED电流,因此无法使用微处理器,电位器等对LED串的电流进行直接控制或调节,即不方便使用外部控制信号对LED调光。
综合以上,需要一种在市电电压较高时稳定输入功率、在市电电压较低时抑制LED电流纹波的线性恒流驱动方案,并且该线性恒流驱动方案方便外部信号对其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电路、线性恒流驱动电路及其控制方法,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线性恒流驱动电路中的集成电路,具有三个脚,第一脚为高压端,第二脚为地,第三脚为控制端,集成电路包括可控电流源、欠压检测电路和供电电路,供电电路从高压端取电,为集成电路内部供电和提供信号基准。
作为优选,可控电流源具有两个功率端和一个电流设定端,两个功率端中的第一功率端接地,第二功率端连接到高压端,电流设定端连接到控制端。
作为优选,第二功率端的电流随电流设定端的电流增加而增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路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路傲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6370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