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支化纳微米封堵材料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628329.1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86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李大奇;刘四海;苏俊霖;张凤英;陈曾伟;褚奇;赵素丽;刘金华;王西江;胡子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24 | 分类号: | C09K8/24;C08G8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1550 | 代理人: | 周媛 |
地址: | 100028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支 微米 封堵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钻井领域,进一步地说,是涉及一种超支化纳米封堵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井壁失稳是困扰钻井界多年亟待解决而又未解决好的重大工程难题。井壁失稳会导致漏、喷、塌、卡、斜等一系列井下复杂情况和工程事故的发生,延长钻井周期、增大钻井成本,严重影响油井的快速、优质钻进和石油开发的经济效益。当前,随着石油勘探开发向深部、复杂和非常规地层挺进,井壁失稳越来越成为制约这些地区油气开发的首要问题。据统计,深部地层井壁失稳引起的复杂时效占钻井复杂的35%左右,其中90%左右的井壁失稳发生在泥页岩地层,而这其中最常见且影响最严重的是含裂隙硬脆泥页岩地层,有三分之二上的泥页岩井壁失稳问题发生在该类地层。
研究表明,水基钻井液中的水进入近井壁多孔介质岩石而伴随发生的水化作用和压力传递是井壁失稳的最主要原因。水的进入一方面使得近井壁地层岩石孔隙压力增高,围岩有效应力减小,引起井眼周围岩石应力分布发生严重变化与恶化,另一方面,泥页岩岩石吸水后强度降低,从而导致符合稳定准则的岩石发生失稳垮塌。因此,有效地阻止或减缓水进入地层并隔断井筒压力向地层传递是稳定井壁的前提。
为了阻水进入地层,国内外钻井界研究工作者先后广泛采用了化学抑制和物理封堵,见到良好效果,但该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化学抑制是通过改变水的性质造成岩石矿物对水不敏感来达到钝化岩石水敏性的目的,着眼点在抑制膨胀,不能阻止水的进入,不能隔断压力传递,因此,不能防止非水敏性地层(如硬脆性泥页岩)失稳的发生;物理封堵则是通过多级分布的固体粒子在多孔介质孔隙、孔喉、微裂缝处的桥塞、填充沉积来形成阻挡层,达到隔绝水流通路、阻止压力传递的目的。
对于泥页岩的物理封堵,因为泥页岩孔径大小分布在0.001~0.01μm,而水分子的尺寸约为0.4nm,泥浆中的粘土颗粒多数在悬浮体范围(0.1~2μm),所以,必须向钻井液中外加纳米级材料才能满足最后一级致密封堵的需要。
然而,现有的纳米封堵材料因自身特性难以在体系中保持纳米级尺寸而不能对泥页岩地层进行致密有效封堵。无机纳米粒子封堵材料因巨大的表面能而极易团聚;无机/有机复合纳米封堵材料则因在制备过程中难以保持无机纳米粒子在有机聚合物基体中的纳米级分散而难以具有合适的纳米尺寸;纳米乳液封堵材料含有大量的乳化剂,一方面易影响钻井液性能,另一方面会因在体系中乳化剂被其他物质吸附而失稳;纳米分散液也具与纳米乳液类似的缺点。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钻井过程中微裂隙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支化纳微米封堵材料及制备方法。能够在钻井液中良好分散,且保持粒度稳定的纳微米封堵材料,用于减少微裂隙地层的孔隙度及渗透率,提高微裂隙地层的结构完整性,扩展实钻安全密度窗口,强化井筒稳定性。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超支化纳微米封堵材料。
由包括以下组分的原料聚合而得:
二乙烯化合物、胺基化合物、哌嗪或哌啶类化合物;
二乙烯化合物、胺基化合物、哌嗪或哌啶类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3):(1~2):(1~2)。
所述二乙烯化合物优选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二乙烯基砜中的一种。
所述胺基化合物优选为1-(2-胺乙基)哌嗪、N-甲基乙二胺、N-乙基乙二胺、N-甲基-1,3-丙二胺中的一种。
所述哌啶类化合物优选为4,4-三次甲基-二哌啶。
各组分均是提供反应基团,如双键、伯胺、仲胺,整个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的过程其实是根据反应基团活性的大小而进行链式反应的。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超支化纳微米封堵材料的制备方法。
所述组分按所述用量搅拌混合在氮气保护下经聚合反应制得所述纳微米封堵材料。
其中,优选:
反应温度为40-50℃;反应时间为12-48h。
用甲醇沉淀反应混合物,经过滤、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粉末。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在洁净干燥的三口烧瓶中加入二乙烯化合物、胺基化合物、哌嗪或哌啶类化合物,搅拌均匀;
(2)N2保护,持续搅拌,回流冷凝;
(3)在40-50℃下加热搅拌12-48h;
(4)用500mL甲醇沉淀反应混合物,经过滤、甲醇洗涤、真空干燥,得白色固体粉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83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