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LED射灯的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624710.0 | 申请日: | 2016-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441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董明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宁市智慧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2 | 分类号: | G01R31/02;G01R19/155 |
代理公司: | 嘉兴海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1 | 代理人: | 郑文涛 |
地址: | 314419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电体 灯座 安装座 测试装置 导电杆 输送带 左右两侧 检测针 插孔 底座 传统灯具 漏电检测 物体表面 一端连接 电极 带电 伸出 检测 | ||
本发明提出一种LED射灯的测试装置,此种测试装置改变了传统灯具漏电检测操作对于人员的依赖性,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它包括底座、输送带、灯座、设于输送带左右两侧的底座上的安装座,灯座上设有安装LED射灯的插孔,灯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当LED射灯安装至插孔内后,LED射灯两端的电极分别与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相接触,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另一端分别伸出于灯座的外侧;安装座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三导电体,至少一个安装座上设有能检测物体表面是否带电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包括检测针、导电杆,检测针与导电杆一端连接,导电杆的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LED灯具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LED射灯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LED,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以其具有亮度高、发光响应快、色温范围广、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低能耗已逐渐取代传统灯泡。
LED射灯是一种LED灯,该种LED灯大都采用铝材进行散热,但是有些LED射灯为了使其具有较为优异的散热效果,会将散热器暴露在灯具的外部,而恰恰是因为散热器暴露在灯具的外部,就导致LED灯在使用时会出现散热器带电的情况,其带电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灯具内部的铝基板绝缘性能较差所致。而普通的灯具测试设备只能测试灯具是否能点亮,不能检测散热器是否带电,这样就给用户带来触电的危险。
目前,人们用来检测散热器是否带电的方法大都是通过电笔、电表等专用的设备,但是,此类的检测方法对人工的依赖性较大,如需要对大批量的灯具进行检测时,人工工作强度就会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ED射灯的测试装置,此种测试装置改变了传统灯具漏电检测操作对于人员的依赖性,降低人员的工作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LED射灯的测试装置,它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输送带、若干个固定在输送带上且沿输送带长度方向均布的灯座、设于输送带左右两侧的底座上的安装座,所述输送带通过电机驱动,所述灯座上设有用于安装LED射灯的插孔,灯座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一端均位于插孔内,当LED射灯安装至插孔内后,LED射灯两端的电极分别与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相接触,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的另一端分别伸出于灯座的外侧;所述安装座的内侧均设置有第三导电体,第三导电体连接有电源且在灯座移动到两安装座之间时能与所述第一导电体、第二导电体相抵靠,至少一个安装座上设有能检测物体表面是否带电的检测机构,该检测机构包括检测针、导电杆,检测针与导电杆一端连接,导电杆的另一端与安装座连接,所述检测针的检测部位可在灯座移动到两安装座之间时与LED射灯的散热器接触;它还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所述电机、电源、导电杆、报警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
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检测装置在实际使用时,操作人员将待检测的LED射灯安装到灯座上,灯座在输送带的带动下向前移动,当灯座移动到两安装座之间时,灯座两端的第一导电体和第二导电体与两安装座内侧的第三导电体接触,从而接通电源,检测LED射灯通电后是否亮起,另外在接通电源的同时,检测机构的检测针会与灯具的散热器发生接触,如果灯具存在漏电,控制器就能够通过导电杆、检测针感应到电路中的高电压信号,当控制器接感应到高压信号之后会控制输送带的电机停止,控制报警器启动通知操作人员,同时切断为灯具供电的电源,以避免操作人员在取出灯具时发生危险,如控制器未感应到高压信号,就表示LED射灯的散热器未存在漏电,输送带就会将灯座继续向前传递,然后检测人员将检测完成后的LED射灯从灯座上拆下即可完成检测;综合上述,在使用本装置时,检测人员只需要拆装LED射灯即可,由检测机构配合控制器进行漏电检测操作,改变了传统灯具漏电检测操作对于人员的依赖性,有效的降低了人员的工作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宁市智慧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海宁市智慧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6247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