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液冷服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96147.0 | 申请日: | 2016-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17478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罗小兵;刘发龙;段斌;吴晗;余兴建;黄梦宇;胡锦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1D13/005 | 分类号: | A41D13/005;A41D27/28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液冷服 | ||
1.一种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服装、配风系统(1)、液冷系统(2)和传感及主控系统(3);
配风系统(1)包括鼓风机(1a)和配风管网(1b),其中配风管网(1b)的管路上开设多个出风口,由鼓风机(1a)驱动空气在配风管网(1b)中循环,用于将外部干燥的空气引入至人体表面降低人体湿度;
液冷系统(2)包括冷源(2c)、微型水泵(2a)、液冷管网(2d)、循环冷却液,由微型水泵(2a)驱动循环冷却液在液冷管网(2d)和冷源(2c)之间循环,用于吸收人体热量降低人体温度;
传感及主控系统(3),包括分布在人体表面的温度传感器(3a)和湿度传感器(3b),温度传感器(3a)和湿度传感器(3b)监测温湿度指标并反馈给控制主板(3c),控制主板(3c)根据检测的温湿度结果智能控制鼓风机(1a)、微型水泵(2a)的工作;
基础服装从外到内包括外衣(4)、隔热层(5)、透气内衬(6);液冷管网(2d)和配风管网(1b)交替布置,设置在隔热层(5)及透气内衬(6)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外衣(4)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透气内衬(6)为网眼布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控制主板(3c)通过通讯模块与移动设备互联,用户使用移动设备实时向控制主板(3c)发送指令调节温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配风管网(1b)的管路和液冷管网(2d)的管路均是沿透气内衬(6)表面迂回设置,管路间距大于管路的最小弯曲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配风管网(1b)的管路间距是其外径尺寸的2.5~3.5倍。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液冷管网(2d)的管路间距是其外径尺寸的2.5~3.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传感及主控系统(3)包括分布在人体表面的多个温度传感器(3a)和多个湿度传感器(3b),控制主板(3c)的温湿度监测芯片为多路复用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冷源(2c)采用冰块蓄冷,以水作为循环冷却液。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液冷服,其特征在于:微型水泵(2a)、和液冷管网(2d)之间设有逆止阀(2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961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