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油浸式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7477.3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9770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7 |
发明(设计)人: | 朱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良信电器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8 | 分类号: | H01H33/68;H01H33/02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7 | 代理人: | 林岩龙 |
地址: | 3256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浸式 断路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浸式断路器。
背景技术
完全自保护技术是一种用于配电变压器的保护系统。完全自保护系统可以保护变压器免受雷击、二次故障、严重过载,并可为异常荷载提供可视警报。完全自保护技术使得变压器生产商可以生产高性能的配电变压器,减少了与传统变压器相关的操作和维护问题。
完全自保护设计可为变压器故障和破坏性中断提供最大限度的保护,同时也可避免承担因复杂安装、不必要的设备和断电所产生的额外成本。
而油浸式低压断路器是完全自保护技术的核心部件,正是这种断路器为变压器提供了完整的电流过载保护,断路器在以下情况中对变压器提供保护:
热保护:为提高变压器的寿命,一旦变压器内的油温达到预定的温度,则断路器会自动断开。
过载:类似于热保护,断路器可以保护变压器避免遭受过载情况所造成的损害(过载会持续一段时间)。
二次故障(短路):断路器会通过全相跳闸来对外部的二次故障作出响应,并且在多数情况下,该动作可以保护变压器不会受到任何热损害。
而分断能力一直是断路器的主要指标,现有的油浸式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均较低,如何去提高油浸式断路器的分断能力是目前断路器研究的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的技术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浸式断路器。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浸式断路器,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动触头支架,所述动触头支架上铰接设置动触头,所述底座上设有机构支架,所述机构支架上铰接设置杠杆,所述杠杆与动触头联动配合,所述杠杆后侧依次设有跳扣、锁扣,杠杆可驱动跳扣旋转,所述锁扣底部设有可纵向移动的牵引杆,所述牵引杆与锁扣构成限位配合,所述底座底部设有衔铁、磁轭以及双金片,所述双金片与牵引杆联动配合,所述底座上侧对应动触头处设有静触头,所述底座前端设有热元件,所述热元件置于衔铁上方,所述磁轭置于衔铁上方,热元件下方,所述动触头前端设有动触头支持件,所述动触头的触点设置在触点安装架上,所述触点安装架与动触头支持件滑移配合,且两者之间设有复位件。
所述动触头支持件包括前支持件和后支持件,所述前支持件与后支持件相卡配合,且两者各设有穿孔,所述动触头穿过前支持件的穿孔后通过轴铰接在后支持件的穿孔内。
所述前支持件和后支持件卡接后形成供触点安装架上下滑移的滑道。
所述前支持件的底部设有第一半圆柱结构,所述后支持件的底部设有第二半圆柱结构,第一半圆柱结构和第二半圆柱结构合并构成复位件固定件。
所述触点安装架包括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侧向上弯折形成滑移部,所述滑移部顶端向内弯折形成限位部。
所述触点安装架通过前支持件和后支持件相卡实现限位。
所述触点安装架前侧向上弯折形成引弧片。
所述复位件为弹簧。
所述跳扣与锁扣之间设有联动件,所述联动件具有一端与锁扣相卡、另一端与跳扣相卡的第一状态以及一端与锁扣分离、另一端与跳扣分离的第二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动触头支持件和触点安装架,所述触点安装架与动触头支持件滑移配合,且两者之间设有复位件,通过将复位件设置在触点安装架与触头支持件之间,使得动触头具有较强的分断力,同时该复位件的弹力能够降低动静触头接触时的温升,提高其使用寿命,而且该复位件还能起到控制分断速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仰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角度示意图。
图5是触点安装架与触头支持件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触点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触头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前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前支持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后支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后支持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锁扣与联动件的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良信电器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未经苏州良信电器有限公司乐清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747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