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冷却除湿燃气处理流程在审
申请号: | 201610587427.5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53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兰红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耐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L3/10 | 分类号: | C10L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却 除湿 燃气 处理 流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主要用于瓦斯、沼气等含饱和水蒸气的低热值可燃气体冷却除湿燃气处理流程。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瓦斯、沼气等燃气处理流程中,一般采用常压冷却降温除湿,然后再增压增温、提高燃气温度的方法,降低燃气相对湿度,以满足后端设备用气要求或者燃气输送的要求。其设备的排布方式为:燃气先进入除湿换热器,利用制冷机制冷降温,燃气冷凝出水,再进入气水分离器,分离冷凝水,再进入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增压后输送到后端设备,缺点是处理流程能耗高,燃气除湿冷却是混合冷却;另一缺点是燃气经增压后,密度增大,燃气每立方米绝对含湿量增加,而水蒸气的分压力只与温度有关,造成饱和湿度温度点升高,在环境或安全温度范围内凝出液态水,从而损害后端设备。
还有的处理流程采用增压后冷却降温除湿的方法,其设备的排布方式为:燃气进入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增压后先进入回热换热器,先与除湿分离后的冷燃气换热(提高除湿分离后的冷燃气的温度,降相对湿度),再进入气体冷却换热器,利用环境冷源给燃气降温后,再进入除湿换热器,利用制冷机制冷降温,燃气冷凝出水,再进入气水分离器,分离冷凝水,再输送到后端设备。缺点是冷燃气与增压后高温燃气换热,冷量利用不好,降温的高温燃气与环境冷源换热,换热效率降低,总体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效果好的冷却除湿燃气处理流程。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包括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气体冷却换热器、回热换热器、冷却除湿换热器、气水分离器,其特点在于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后依次串接气体冷却换热器、回热换热器、冷却除湿换热器、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出口串接于回热换热器的冷侧进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流程在气体冷却换热器和冷却除湿换热器之间加入回热换热器,可以利用从气水分离器出来的低温燃气的冷量,与从气体冷却换热器出来的燃气,利用回热换热器换热,进一步冷却燃气,并使燃气冷凝出一部分冷凝水,节约了一部分冷却除湿换热所需要的制冷量,达到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增加精密过滤器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的气体冷却换热器的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气体冷却换热器的另一种局部结构示意图。
1是燃气来气管路,2是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3是精密过滤器,4是气体冷却换热器,41是气体冷却换热器的环境冷源,5是回热换热器,6是冷却除湿换热器,61是冷却除湿换热器的制冷冷源,7是气水分离器,8是流程内连接管道,81是处理流程管道,82是回热换热器5出来进气体冷却换热器4的连接管道,83是管道支路,9是切换阀门,42是冷源部分的热管冷凝端,43是气体冷却换热器的第三通道,44是换热器的热管蒸发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气体冷却换热器、回热换热器、冷却除湿换热器、气水分离器,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后依次串接气体冷却换热器、回热换热器、冷却除湿换热器、气水分离器,气水分离器出口串接于回热换热器的冷侧进口。
气体冷却换热器为三通道换热器,从气水分离器出口串接于回热换热器的冷侧进口的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串接进入气体冷却换热器第三通道。
气水分离器可以是旋风分离器、消雾器、旋风分离器加消雾器或者凝水过滤器;尽可能的除去液态水。
增压风机或气体压缩机和气体冷却换热器之间串接有精密过滤器;用于过滤固体杂质,保护后端的换热器,减小结垢。
气体冷却换热器的环境冷源可以是空气源或水源或地源或复合冷源;目的是获得尽可能低的廉价冷源,减少高位能源消耗。
气体冷却换热器是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冷源换热部分可以与气体冷却换热部分分离;冷却除湿换热器是分离式热管换热器,冷源换热部分可以与气体冷却除湿换热部分分离;从而减小占地面积,简化冷循环环节,降低噪音,增加可靠性。
在从回热换热器的冷侧出口串接进入气体冷却换热器第三通道前设置管道支路,管道支路与气体冷却换热器并联,并设置有切换阀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耐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耐森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74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