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自动调节仪表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610584799.2 | 申请日: | 2016-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0801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0 |
发明(设计)人: | 时大伟;郭秀;陈志胜;郑君;李佳佳;万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刘伟,胡影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自动 调节 仪表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车辆自动调节仪表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仪表盘是车辆状态的重要显示单元,其一般包括车速里程表、转速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等等,现有技术中工程师在对仪表盘进行设计时往往采用一个视角,由于驾驶员的个体差异,例如,身高、坐姿、视力以及驾驶习惯等等原因,造成每个驾驶员均有不同的视角,这造成部分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同汽车仪表盘的视角不是最优视角,容易造成视觉疲劳、读取精准度差甚至反光炫目看不清仪表等问题,给驾驶的安全带来的巨大的安全隐患,使得驾驶员可能因为看错了油表而错过加油站或者由于视觉疲劳会造成大脑反应变慢,进而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自动调节仪表及汽车,能够根据驾驶员的视角,自动调整仪表本体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自动调节仪表,包括:
仪表本体(4);
设置在所述仪表本体(4)上的转轴(3),所述仪表本体(4)通过所述转轴安装于仪表板上,并能够绕所述转轴(3)旋转;
设置在所述仪表本体(4)一侧或两侧且能够根据接收到的仪表转动角度信息控制所述转轴(3)转动的转动机构;
设置于所述仪表本体(4)上的用于采集驾驶员眼睛位置,并得到眼睛位置信息的摄像头(5);以及
控制模块(7),与所述摄像头(5)和所述转动机构均连接,能够根据所述眼睛位置信息生成仪表转动角度信息,并将仪表转动角度信息发送给所述转动结构。
优选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2)、设置在驱动电机(12)输出轴处的小齿轮(9)以及与所述小齿轮(9)相啮合且与所述转轴(3)固定连接的大齿轮(8)。
优选地,所述控制模块(7)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2)在车辆启动后且行驶前运行,并在车辆行驶后对驱动电机(12)进行锁定。
优选地,所述仪表本体(4)后部设置仪表接口(6),所述控制模块(7)通过所述仪表接口(6)与汽车的ECU连接,用于获取车辆是否行驶的数据。
优选地,所述摄像头(5)设置在所述仪表本体(4)上边缘处。
优选地,所述仪表本体(4)为液晶触摸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车辆自动调节仪表。
本发明针对现有汽车仪表不能自动调整角度来适应驾驶员驾驶习惯的弊端,在仪表本体两侧设置转轴从而实现轴向转动,以此来保证驾驶员在观看仪表时,仪表时刻处于驾驶员最舒适观看的角度;而为了实现自动调整的功能,在仪表本体一侧或两侧的转轴处设置转动机构以此来为仪表本体转动提供动力,且为了实现自动转动而在仪表本体上表面上部设置摄像头,而摄像头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其获得的数据经过控制模块处理后将其反馈至转动机构,进而通过转动机构中的驱动电机调整角度,在调整完毕后,通过仪表本体一侧或两侧设置的锁紧模块以及驱动电机的自锁对仪表本体进行固定,从而确保在车辆运行过程中,不会因为颠簸导致仪表晃动以及未设置锁紧模块而采用步进电机自锁,对电机与转轴造成的累积损坏现象。
另外,为了确保转动的效果,优选的在仪表本体一侧设置驱动电机,并在驱动电机与转轴之间设置齿轮副,而驱动电机输出轴采用小齿轮并在转轴处设置的大齿轮,能够进一步的提高仪表本体转动的精度;而为了进一步的增加对仪表本体转动角度的控制,采用步进电机作为驱动电机,能够更进一步的提高仪表本体转动的精度;即,每个脉冲信号使得转轴产生的旋转角度更小,进而使得仪表本体转动的精度更高。
另外,为了确保仪表本体在角度调整好以后能够稳定的获得支撑,一方面可以通过驱动电机自锁实现齿轮固定,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仪表本体两侧或一侧的锁紧模块对其进行进一步锁紧,使得仪表本体在调整好角度后能够通过其进行锁定,避免车辆运行过程中由于颠簸导致仪表本体晃动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另一种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锁紧模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584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LGA三维神经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品包装机用控制盘